笔记本:消费增长远远高于行业的增速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综合慧聪咨讯、赛迪顾问、中怡康、国美等提供的2005年全年数据,本报编辑部从中国笔记本市场的市场概况入手,通过对价格、区域及行业、技术、品牌、渠道等多个方面竞争力表现来分析2005年笔记本市场的现状,并据此对中国笔记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作出评价。 

  市场: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

  根据中怡康对140个城市的800家门店的调查,2005年中国笔记本市场容量达344万台。

  而慧聪资讯2005年笔记本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笔记本市场的整体销量为271.1万台,比2004年增长了52.64%。

  而从消费市场看,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消费类笔记本市场规模为45.1万台,增长率为113.1%,2006年市场规模为80.3万台,增长率为78%,而到2010年将达到395.6万台。

  如今,笔记本正在由产品的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因此同时拥有这两个时期的特征:市场扩张速度较快,销量增长较大,市场由产品竞争逐步转向价格和营销的竞争。

  随着笔记本市场日趋成熟,笔记本用户对各大品牌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而销量的提升也带来采购和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品牌更具有价格优势;但产品的成熟也导致了同质化,细分市场越来越不明晰,小品牌难以立足。而大厂商的成长动能则趋于稳定,例如新联想市场增长迅速。二线品牌和通路贴牌商则处境越发艰难。当然,英特尔也不愿意看到全球笔记本市场过度集中在某些大厂手中,有意通过与ODM厂商和渠道合作伙伴结成无线联盟,以振兴攒机市场。

  从慧聪资讯的销量监测数据可以看到,万元以下(指一般用户的实际成交价)的笔记本产品销量占总量的47.5%。销量最为集中的价格区间是7000~15000元之间,其中,7000~10000元是消费用户的主流价格区间,而10000~15000元是商业用户的主流价格区间。主要零部件的价格下降也为笔记本的降价提供了空间。

  价格:竞争趋向理性

  价格战一直是笔记本市场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2005年笔记本价格降幅低于2004年,价格竞争不再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国际大品牌真正参与到价格竞争中,二、三线品牌难以立足。

  由于一些主要配件在2005年的降价幅度都相对不大,英特尔915芯片组的缺货使得笔记本主板价格居高不下,但内存硬盘和LCD面板的价格都下降较多,带来笔记本成本的降低,也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主流品牌中,联想的价格相对较低,它虽然已经国际化,但仍然立足于中国本土市场,所以价格较低,2005年全年的平均价格不足万元。Think系列依然是平均价格最高的品牌,虽然联想在接手Think之后,大大扩充了其低端R系列的产品线和低价品的比例,但T系列以行业销售为主,依然是其最主要的出货型号,价格居高不下,使得Think整体平均价格成为所有品牌内最高的一个。

  戴尔是全年价格降幅最小的品牌,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直销”模式,由于对每个部件进行标价,用户选购时会不知不觉地选高配置而牺牲价格。但是,戴尔的价格战也打得非常猛,甚至许多大单标价都优于联想。总体而言,戴尔仍是国际品牌中价格较低的品牌,平均价格低于市场均价。

  惠普的5699元笔记本和联想的4999元笔记本,都对市场有较大的冲击。国产品牌,如方正、清华同方也不得不应战,推出更低价格的笔记本,而神舟更宣布推出了3980元的笔记本,保持其一贯的价格优势。

  区域:受当地经济水平影响

  笔记本的销售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华东、华南、华北区域是笔记本销量最大的区域,占全国市场的68.83%。这三个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并且经济高速发展,笔记本PC购买量增长较快。2005年西北区域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区域,华东区域依然是销量最大的区域,华东和华南区域是区域品牌最多的地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区域。华北区域的笔记本采购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略大于其他区域。

  2005年个人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行业市场,这主要受益于笔记本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使其越来越平民化,而笔记本家庭娱乐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家庭用户用笔记本替代台式机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大。但是家庭用户在选择笔记本时,多数依然选择中低端的笔记本。高端笔记本主要流向行业用户。而学生市场成为新的亮点,赛迪顾问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大学生选择购买笔记本,这也昭示着消费类笔记本市场的发展潜力所在。

  品牌:大者恒大优势尽显

  笔记本产品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许多软件设计和配件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部分国际厂商的手里,一定的技术壁垒使得许多无技术优势,只能专注于营销领域的厂商难以在市场上扎稳根基,市场有“大者恒大”的趋势。前十位在平稳增长中各出其招,不乏亮点。然而针对许多细分市场,一些新兴品牌也能挤入市场并很快获得一席之地。

  联想在2005年借助Think品牌和技术力量来增强了lenovo的品牌和技术含量,价格进一步减低和积极参与暑促寒促的竞争,昭阳和天逸旭日产品线、渠道体制分离和重组,并借助Think渠道进军海外,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但它也面临挑战,如联想国际的战略重组对联想中国的调整,与Think品牌重合竞争,也受到其他低端品牌的挑战。

  戴尔继续宣传“国际品牌和本土化价格”,在行业竞标中,常常以价格优势获标,但个人消费类用户覆盖率较低,低电压产品线竞争力弱。

  惠普的产品线丰富,产品设计和技术含量提高,低价产品和个人用户竞争力增强,但产品更替较为缓慢,在2005年保持平稳发展。

  2005年华硕增强了行业竞争力,并签约翰林汇,营销手段日益丰富,市场较为成功,其全球的高增长带来规模化优势,对索尼产品替代性较强,在小尺寸屏幕市场有较大的优势,产品线较长。虽然2005年出现了一些负面报道,但增长速度非常快,成功晋级前五。

  2005年初,我国台湾的广达、仁宝等代工大厂便宣布,因为成本考虑,将量产生产线全部移至内地。而9月大众计算机生产线的转移,正式宣告中国内地已取代台湾的地位,成为全球笔记型计算机最大的生产基地。成本和利润是任何一家企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而由于内地的人力比台湾便宜,土地又相对低廉,再加上政策方面的优惠,生产线的全面转移已经成为必然。基于同样的目的,以及产品线整体策划的考虑,2005年初东芝将生产线移到杭州,随后三星公司也宣布将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迁移到苏州,以降低成本的压力,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也刺激了高收入人群的购买欲望,使得像索尼、三星这样走时尚路线的品牌收获颇丰。

  此外,像LG、海尔等一些传统的家电厂商,在2005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笔记本产品的设计、宣传上,希望利用传统家电的知名度和地区销售渠道的优势,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分一杯羹。

  技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

  众所周知,笔记本厂商要在性能方面有所突破是很难的,除了外观、设计和一些应用功能上的革新和突破以外,真正的技术发展,掌握在上游核心配件和操作系统厂商手中,也就是说,目前笔记本产品技术革新,关键在于上游配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厂商的技术革新。

  根据慧聪资讯的调查显示,2005年笔记本最主流的配置是:PM 740 1.73G的CPU,915的芯片组,256MB-512MB内存,40G-60G硬盘,COMBO的光驱,14.1英寸或15英寸的屏幕。其中,Sonoma平台的推出、DDR2内存的应用,5400转速硬盘的革新,共享显存独立显卡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以及宽屏和亮屏的普及,是2005年笔记本产品技术的主要革新。

  英特尔由于制程转换问题,使得2005年第三季度成为这个产品更新换代最关键的时刻,915芯片组缺货,这意味着许多厂商的产品更替青黄不接,许多厂商如惠普使用了AMD的处理器,甚至连戴尔也意识到只选用英特尔一家厂商的移动平台的风险性,打算采用AMD的处理器。

  在国内市场上,受英特尔芯片组缺货的影响范围也较大,我们可以看到8-9月份这个市场旺季,东芝、索尼的产品都有较严重的缺货现象。惠普等一些品牌将产品价格微幅上调,价格上涨压力也严重的抑制市场需求。而AMD乘着英特尔缺货市场的影响,迅速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由于在64位上的领先,2005年AMD的芯片在惠普、Acer等主流品牌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共享显存独立显卡技术2005年被广泛的使用到笔记本上,并迅速占领了较大的市场。ATI的HyperMemory技术和Nvidia的TurboCache技术出发点都是在显卡上集成较低容量的显存,而通过占用系统内存来作为显存使用。这种做法既使得系统可以拥有独立且功能强大的显示核心,同时又减少了显存的成本投入。

  在2005年的时候,一些高端的笔记本已经开始采用DDR2的内存,但DDR2的内存却未能在2005年得到普及。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DDR2只能支持915芯片组,而915芯片组的缺货导致DDR2的内存无用武之地,也使得DDR2内存的价格一降再降,却一直没有能得到大规模运用。不过预计在2006年,英特尔解决芯片组缺货问题,以及Napa平台对DDR2内存的配置需求,会导致它将在2006年全面普及在笔记本的标配上。

  屏幕的沿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取决于笔记本厂商的产品策略,而是取决于面板厂商LCD面板的工艺和价格。由于切割工艺使得同一面板上可以切割的宽屏面板比普通屏更多,那么宽屏不但可以宣传“技术亮点”,又可以降低笔记本最大件——屏幕的成本(占笔记本整体成本的24%左右),厂商自然乐意将普通屏幕向宽屏工艺进化。

  而英特尔及一些软件厂商加强了对宽屏的支持,使得宽屏笔记本减少了应用上的障碍。这一切都使得“宽屏”被迅速普及。慧聪资讯对中国市场的各型号笔记本销售情况调查也可以看到,宽屏笔记本的销量占市场总量的27.7%。但多样化的屏幕也越来越多,市场上从7.6英寸到19英寸都有,而14英寸和15英寸屏幕的笔记本依然是市场的主流。

  2005年,Combo光驱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DVD+-RW也在中高端配置中大量使用。硬盘技术也得到新的进步,4200转速硬盘向5400转速进化,接口转化为ATA接口。安全是2005年提得相当多的一个命题,笔记本数据安全,成为许多品牌商的技术卖点。在用户对能耗日益关注趋势下,燃料电池概念被提出,包括三星、NEC、东芝、富士通等公司都公布了研发笔记本燃料电池的计划。

  渠道:竞争走向多元化

  由于产品的成熟,传统的IT渠道越来越同源化,一个经销商往往代理好几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在这种同源化的渠道体系结构下,厂商要在渠道上大做文章是难上加难。随着笔记本越来越大规模的普及,必然要求渠道向中小城市甚至地县扩张,并且分布更加细密。

  同时,寻找非传统渠道也是笔记本厂商的一个主要动作,随着信息化的普及、3C的融合和信用体制的完善,网上销售、家电卖场、分期付款等销售模式也越来越为笔记本厂商所重视。

  渠道模式将日益多元化,3C卖场、家电卖场和IT mall等终端销售形式将更多地被厂商所采用。如今,厂商也致力于建立多样的、实用的渠道模式,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与数码、家电产品的渠道融合也将成为趋势。

  从主流品牌来看,联想根据其产品线的调整,将渠道进行了重组和改革。天逸和旭日产品线作为主打消费类用户的产品线,几乎所有的联想渠道都签约此产品线。而昭阳系列主打行业用户,只有部分大的大代理商才签约此系列产品。

  东芝在2004年初签约佳杰和翰林汇为其另外两家总代,分型号包销,形成三足鼎立的渠道格局。但是这种渠道造成了其渠道的动荡,且因为东芝整体的销售不力,所以东芝打算重新更改为神州数码独家总代理的传统模式。

  2005年,华硕签约翰林汇,成为其第二家总代理。方正科技也通过“三网合一”的规划,通过全国的7个大区和32个区域公司直接对遍布全国的代理商以及专卖店进行管理,来抓住五、六级城市渠道,并将服务覆盖面渗透到四、五级城市。

  走势:2006年继续高速增长

  从市场宏观环境来看,2005年全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9%,笔记本的增长速度连续三年超过50%。企业信息化、政府电子化工程、校园信息化工程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还有金融行业的移动办公工程都给笔记本市场带来很大增长空间。此外,大量的低价市场正被开发出来,学生用机、台式机的替代机型等会随着价格的下降造成低端市场的飞速膨胀。大部分分析机构都预测2006年笔记本电脑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在竞争中,除了戴尔的直销模式外,另外三种模式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索尼、华硕和神舟,靠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的人群获得成功。所以将市场定位得更加准确是2006年厂商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望2006年,英特尔的Napa平台和微软的Vista系统两个革命性的技术将为笔记本市场带来良好的机遇。

  2005年64位笔记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没有大规模应用,预计在2006年,64位笔记本将获得更好的运用空间。 DDR2笔记本因为芯片组的缺货问题将得以解决,并在2006年普及成为笔记本的标配。价格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降低,这是消费电子市场的必然规律。

  但相信在2006年,随着笔记本厂商的竞争加剧和宣传推广的扩大,中国的笔记本用户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