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宏伟目标。那么,创新型国家应该是怎样一种状况呢?让我们从荷兰奇迹说起。
16世纪下半叶,荷兰在英国与西班牙大战的过程中摆脱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而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荷兰似乎是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只有茫茫的大海日夜侵蚀着尼德兰的海岸。但是,荷兰人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的进程中创造了历史: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荷兰的名声达到了如此的程度,在意大利米兰加工的天鹅绒只有运到荷兰,打着荷兰天鹅绒的招牌才能卖个好价钱;阿姆斯特丹成了欧洲的商品与交换中心,它是贸易的司令部,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商场,“在这个商场里有五光十色的商品,莫斯科人、波兰人、瑞典人、丹麦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非洲人、希腊人和弗拉芒人在那里讨价,人群川流不息,有人搬进商品,有人扛走那些商品”。荷兰人是如何打破“初始不利”的条件而创造奇迹的呢?
概括起来,荷兰奇迹的背后是荷兰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有四点:
★发展服务贸易。充当世界贸易的“转运使”和中介人,从而使没有资源的荷兰成为贸易的强国。17世纪中叶荷兰已经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商船队,拥有16000多只商船,其船舶总吨位相当于英、法、葡萄牙、西班牙的总和。当时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航行在世界的海洋上,他们经营外国商品,充当各地贸易的中介人和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被誉为全世界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安特卫普集中了全世界转口贸易的40%。
★发展“信息服务”产业。作为一种创新,荷兰也是信息和知识的交换中心。1984年,伍德鲁夫·施密特在一篇题为《贸易中心在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的论文中,把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形容为“信息的股市”。商人之间的私人交流,官方交流,实业家的商务往来,前来寻求避难和进行研究的学者访问,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扩充和多样化。信息流和知识流的发展为荷兰人带来了无穷的财富。
★吸收新移民,促进社会职业分化和专业化。从1550年到1650年,移民到荷兰的人口不少于100万,仅仅是阿姆斯特丹每年就有近3000人移民于此。这是一个奇迹。荷兰政府在鼓励移民的同时,鼓励社会的职业分层。1728年一个名叫伯利的学者分析当时荷兰的职业状况:海上捕鱼和造船的就业人口为50万,农业和淡水捕鱼的就业人口为25万,加工业的就业人口为80万,供货商80万人。
★重视制度创新。荷兰人创造了西方第一批有限公司形式的银行之一——威塞勒换汇银行,它是阿姆斯特丹金融生活的调节人;创造了向发明创造者颁发特许证书的制度,鼓励各种工业发明的出现。
荷兰奇迹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的自主创新要围绕着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展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上要有大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非常多的自主创新,例如,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如何使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如何使工业化成为服务业的助推力,如何发展中国的支柱产业,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就是衡量中国创新水平的基本标准。
★要围绕着资源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使自然资源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在延长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使创新在各个产业领域无处不在。要围绕着有深厚基础的资源发展上下游的加工业,围绕着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有了强大的加工制造业,就可以吸引众多的人才,有了人才,制造业的发展就会更加强劲。同时制造业可以催生出无数的产业机会,如汽车制造业可以带来汽车维修业、汽车广告业、汽车美容业、汽车保险业、汽车洗车业、汽车媒体业、汽车金融业等等。我们要善于在产业融合上进行各种创新性活动。
★要大力聚集专业人才,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人才的高度聚集。伦敦之所以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因为那里聚集着80万的金融人口,纽约则有35万的金融人口。鼎盛时期的荷兰有50万人口在从事造船业。没有人才的高度聚集,就很难取得大的发展,也不可能成为创新型的国家。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就必须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人才群体和社会科学人才群体,每一个群体都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优秀人才队伍。中国要有上百万优秀的金融人才,金融产业就能得到大发展,金融创新就会不断涌现。
★要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这既包括政府的制度创新,也包括法律制度的创新;既包括企业制度的创新,也包括公民权利制度的创新;既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也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这一点,胡锦涛同志讲得非常清楚:“要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这些制度和政策只要落实到位,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是有充分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