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电子政务:量体裁衣步步实
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3
作为地处内陆的县级市,河南巩义走出了一条量体裁衣的电子政务建设之路。

  巩义虽不比一些东部县的地理优势,却不乏许多特色资源。如耐火材料、水泥等在河南省均有不错的口碑,但苦于没有好的销售推广网络,所以无法推向全国市场。身处互联网时代,巩义市政府带头搞起以电子政务牵头的区域经济信息化,“巩义信息港”目前已经成为市内各经济部门、工商企业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仅一个“中华耐材网”就整合了113家耐火材料企业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商贸活动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而“巩义之窗”网站向全世界展示巩义的人文历史、地域特色等各方面的情况;“巩义信用网”更是把全市工商企业的资质、信誉度、经营范围、单位代码等情况在网上发布,并提供快捷的查询和分析。这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都充分说明了当地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和决心。

  量体裁衣搭平台

  2004年2月21日,巩义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开通。“中心”已搭建了局域网,窗口统一配置液晶超薄电脑,直拨电话50余部,窗口办件均在网上操作。一、二楼大厅共安装了三台触摸屏,已将入厅单位的所有项目、办事程序全部输入计算机中,老百姓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中心的成立使打破部门界限,合并相关职能,部门间加强协调和配合,提高办事效率成为了现实。“一站式”受理和“一条龙”服务精简了审批项目,从原有的1111项减少到了140项。

  作为一个县级市,在“中心”的设备投入也要量体裁衣,巩义选择的全是清一色的民族品牌。巩义为什么全部选用国产产品,巩义市信息办于主任回答说:对于国外品牌不是没有考虑,但想到将来的服务成本、硬件成本及业务扩展,国产的高端服务器可能优势就更明显了。电子政务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我们的建设又要基于理性的基础上,不能一哄而上,投出去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政府搞工程一定要给大家谋来福利。

  近几年来,巩义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网控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电子政务网络框架。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的线路已经铺设到市、镇两级,部分铺设到村;郑州市机关视频会议系统巩义分会场建成使用,覆盖各镇办的视频会议系统正在调试运行之中;建成了“巩义市机关短信呼叫平台”,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短信通知,使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紧急通知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在政府网站上推出了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拓宽了社会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升级改版的“中国巩义”政府门户网站,将所有政府部门的各类信息资源整合上网。

  六大原则求突破

  巩义的电子政务建设尽管扎实,但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突出:相对于网络建设,巩义的应用系统开发、推进力度还不够,网上办事、网上审批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整合程度不高,资源比较分散,共享利用率低,“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三是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为公众服务的功能还比较缺乏。

  针对以上的瓶颈,巩义的对策是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实用先进、安全保密”六大原则,由基础网络构建向应用开发寻求突破。首先,把市各镇、街道办、重点市直单位联入四大班子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巩义市行政内网,实现全市的办公自动化和协调办公;同时,启动“巩义市机关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设在了市信息化办,在21个镇办各设一个分会场的机关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站进行技术升级;加强电子政务政策规章建设,并强调信息网络安全。

  四大措施强化落实

  电子政务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电子政务建设落到实处,巩义制定了四大强化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内各单位形成整体联动、整体推进的电子政务工作。

  二保证投入。各镇、街道办将把电子政务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直各单位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三强化培训。市党校、信息化办等职能部门对全市干部职工进行轮训。

  四要加强管理。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立项审核、采购招标、工程监理、系统测评和验收评估的“一条龙”管理流程。

  “十一五”期间,巩义的重点落在推进通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和“城市一卡通”系统和项目建设上。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则欲建立基于多种传媒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构建适合巩义市情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种农业综合数据库。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造就一批既懂现代信息新技术,又了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