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电子政务:细微处见功力
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3
“全省学昆山,昆山怎么办?”这是昆山市常拿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

  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昆山的典型经验。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昆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年。过去昆山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昆山之路”。目前昆山市要着眼于解决外源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之间的断层问题,更加注重内外经济的融合、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内销型企业的引进和国内市场的开拓,着力增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带动力和贡献度,逐步改变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为主、贴牌生产为主的局面,加快形成内外资本相互融合的新格局。

  作为政府部门,该如何加速其内生的经济能量积聚和喷发呢?电子政务建设是为昆山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平台。昆山的电子政务建设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当时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两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到1999年,电子政务发展已成为昆山市政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目标。2002年5月,昆山市信息化办公室成立,承担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基础设施全覆盖

  如今,昆山市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已覆盖全市,其中包括三千五百里的光纤。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10万,信息产业每年有35%增长,是昆山市发展最快的产业。2002年,昆山利用广电宽带城域网搭建了一个高速的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以此为基础,2005年,政府信息网络实现了上下延伸。按照苏州政务网建设的总体安排,实现了苏州政务网与昆山党政信息网的对接工作。“十五”期间,昆山市开发了公务员邮件系统、电子公文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等应用项目。目前邮件系统已发展近千个用户;电子公文系统正在所有政府部门推广运行;网上审批系统自2003年开通以来,已有80%以上审批事项开通了网上审批业务。

  同时,昆山政府网站也日趋成熟。2001年昆山市决定尝试利用摄像头对城市进行实时拍摄。从那时起,“数码昆山”就成为了世界了解昆山的窗口,而安放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则成为了昆山招商引资的重要工具。 “我们建设数码昆山网站主要就是希望外商以及那些希望了解昆山的人通过网络能够实时地看到昆山,认识昆山直至喜爱昆山。”昆山信息办的许先生说。现在,中国昆山、数码昆山、党政信息网已经成为昆山进行内外沟通的三个重要网站。“中国昆山”连续三年荣获优秀政府网站的称号。

  三大重点看趋势

  近两年国务院办公厅将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突破口之一,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将是今后几年城市信息化的热点需求,从昆山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中可见相关的热点和趋势:

  首先,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要结合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和规范网上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和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工作,近期内适合网上办理的面向社会的行政审批项目85%以上实现网上办理;二要结合建设局牵头的呼叫中心建设,逐步扩大部门和功能的覆盖面,成为政府倾听市民心声、为民排忧解难的桥梁和纽带;三要政府推动,加快昆山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现代物流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网上纳税申报等面向企业和个人的业务信息系统;四要加紧规划建设区域性的电子口岸。

  再者,强化城市规划和管理功能。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雏形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做好地下管网信息化和电子地图的功能延伸工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GIS,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社会稳定和治安信息化工作,加速城市监控系统建设,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快速预警和辅助决策;打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提高政府针对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汛抗灾、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政府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展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和管理工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和共享。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便民服务全方位

  昆山市电子政务在便民服务中于细微处见功力。目前,昆山已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网络,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政府服务;城市服务中心已有16个部门进驻,24小时提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房屋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拥有覆盖市区和所有乡镇的公共安全监控网络,打造一派“平安昆山”的形象;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了覆盖所有社区的信息网络,提供计划生育的宣传、辅导和教育培训服务;环保局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了重点企业的环保实时监控网络;交通局建立了社会车辆GPRS定位系统,为出租车管理和招租服务、车辆安全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建设局和规划局等部门建立了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并推广电子地图在城市绿化管理、大气环境监测、水利防汛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农业局等部门通过网站向全市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农产品价格发布、农业知识介绍、网上销售等信息服务。

  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依然把看似不起眼却在大城市里遍布的“信息亭”列为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但昆山的信息亭却是多功能、全方位的。昆山市将在全市设立100个信息亭,为市民提供水、电、气、通讯等缴费服务,还将提供货物配送、飞机票、车票和演出比赛门票的网上销售以及政府公告信息、旅游餐饮信息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信息服务,让市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生活便利。另外,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也在计划当中,比如城市“一卡通”项目,在公交、园林、快餐、便利店提供信息服务。

  电子政府有待成熟

  2005年,昆山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嵌入式软件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到2005年底,全市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近50家,其中经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15家。但与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相比,昆山软件产业发展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在政府信息化工作方面,电子政府建设缺乏规划约束力,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电子化、网络化办公水平还很低,不能适应市现代化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不够,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部门所有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对电子政府整体推进的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在信息产业发展上,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优势尚未完全形成。软件产业的发展受到整个行业景气性的影响较大,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缺乏优势,缺乏对高层次人才来昆山创业的吸引力;软件企业发展的氛围不够,软件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层次较低,对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强;软件园区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研发部门迁移昆山还有一个过程,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总体上信息产业硬强软弱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观。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昆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年。今后五年,是昆山的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转型期、国际化提升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凭借务实、创新的精神,将一步步打造出电子政务与区域经济建设互为支持、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在中共昆山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对过去的发展路径进行调整完善和大胆突破,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创新是“昆山之路”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昆山发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