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北京公交IC卡:便捷初显 仍需完善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李志勇) 北京市公交IC卡系统10日开始全面使用,乘客可在北京市全部的18000辆公交车、地铁和3万多辆出租车上进行刷卡消费。

   记者10日一早就来到北京主要的公交线路和场站,了解其使用情况。很多乘客认为使乘车、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同时改善了乘车环境和秩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达到每一个乘客都“喜刷刷”的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高峰客流检验实施效果

  “感觉挺方便的,起码不用再提前准备零钱了,排队上车也不像以前那样挤了。”10日早5时,北京公交1路的首车从马官营车站准时发出,手持月票卡的田颖也成为10日首车第一位刷卡消费的乘客。

   与首班车的清静相比,早高峰客流才是对刷卡上车的检验。记者在北京东直门、动物园公交枢纽看到,乘客都在排队从指定的车门上车,秩序保持正常。甚至在如法华寺这样平时就比较拥堵的“重灾区”,10日早高峰时公交车反而变得非常顺畅。

   但同时,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线路较多的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记者在300路沿线站点看到,站台上排队的队伍很长,而且刷卡上车的时间也比平时要长。“刷卡上车反而比平时慢了,应该多几个门同时上下车”,家住赵公口的沈先生表示,300路平时就很挤,现在再加上要排队上车,所用时间必然就要增加,而且上车只有一个门,上下车都要刷卡,使车内更加拥挤,很难做到正常刷卡。而且一些人就借人多,售票员应接不暇的机会躲避刷卡。

   另外,很多乘客由于使用IC卡还不熟练,基本上售票员和司机对每一位乘客都要嘱咐一遍,甚至直接帮乘客刷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乘车速度。

   同时一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了系统的使用效果。在东直门107路车站,20多米长的乘客队伍已经挤出了狭小的站台排到了自行车道上,往来的人流、自行车和附近工地的施工车辆使保持队伍的秩序变得有些尴尬。

 管理作用初步显现

   促使公交线网优化、平衡公交运力,是北京市最初用IC卡替代纸月票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北京公交512条运营线路中,之前月票有效线路235条。由于票制上的差别,北京公交运营中的运力分布很不平衡,46%的月票有效线路承担北京公交乘客总数的2/3。在客运高峰时段,往往出现月票有效线路挤成堆、无效线路没人坐的情况。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78岁的刘鸿祥大爷表示,现在岁数越来越大,不想再去挤月票有效线路的车了,坐空调车又有座,又能打八折,觉得挺适合自己的。

   北京市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振平表示,刷卡首日,北京巴士公司的客流比往常增加了12%以上,以往月票有效线路拥挤、月票无效线路没人坐的现象有所缓解,平衡公交车运力的效果初步显现。

   另一方面,由于纸质月票无法对月票有效线路进行有效的量化考核,对于乘客的乘坐次数等运营点、面上的情况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徐熙介绍,公交企业作为公益性企业,北京市每年都要给北京公交提供八九亿元的补贴。以前,政府对公交什么地方该补贴,补多少只是一个大概数。使用IC卡计票后,政府就可以清楚掌握乘客的乘车情况以及公交的运营情况,根据情况给以补贴,使补贴用在明处。

    改善需考虑系统思维

   使用IC卡系统能够节省人力,调动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系统。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徐祖哲表示,IC卡系统是一个整体,刷卡计费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技术的进步不等于系统思想的先进,要从整体战略上进行完善。

   IC卡系统与最初的信息化项目不同,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对机器的系统,而是信息化与人的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单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已经不够,更多的社会学范畴的问题成为要考虑的重点。

   例如目前的月票卡是只限本人使用,上车后仍然是乘务员进行人盯人式的检查。而信息化社会首先应该是信用社会和有序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伴随着市民素质和信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如果只重视技术层面,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就将大打折扣。

   针对10日可能出现的乘车速度慢、上下车拥挤的问题,北京公交部门已经有所预计,并且采取了增加车辆、改造站台、布置大批的文明监督员上岗等方法。北京公交集团董事长郑树森表示,IC卡的推广肯定会有一个过程,推广使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使用过程中将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达到市民、企业、管理部门各方都“喜刷刷”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