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来源:农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拉动内需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何在?
  杜青林:解决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旺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大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力度。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占全国人口近70%的乡村人口,其储蓄额仅占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的18%,消费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好的农村消费条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投资领域。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启动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位的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您是如何看这一问题的?
  杜青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总体上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我国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不强,一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只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逐步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夯实基础。农业部将以“三增”为目标,即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即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等“九大行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请问粮食生产方面,农业部有哪些着力点?
  杜青林: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于稳定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稳步提高复种指数,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稳定在15.6亿亩左右。二是着力于优化结构。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区域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优化,促进粮食优势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顺销、适合加工及转化的粮食生产。三是着力于提高单产。加强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大面积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稳步提高。四是着力于节本增效。遵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项目的带动和技术服务的加强,大力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地和节工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五是着力于提升能力。以耕地质量建设为中心,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呢?
  杜青林:一是大力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动员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等其他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大力加强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记者: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也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政府部门怎样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杜青林:首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自主经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今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强化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力度,积极争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其次,要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突出、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实行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满足广大农民对实用科技的迫切需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加快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道路、饮水、居住、通讯等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三,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逐步建立起以农民“一事一议”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引导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第四,要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今后在农村改革方面您认为应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杜青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业部将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参与农村金融、粮食流通、征地制度等各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