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念产生之初就被划分为多块,而且是一种美国思维的引进,排除政府采购的B2G、G2C,形成了B2B、B2C、C2C三足鼎立的理论划分格局,由于是个新事物,所以各家各派都选取了一块领域进行经营,现今看来阿里巴巴占领了B2B行业,亚马迅卓越、当当占据了B2C行业,而eBay易趣、淘宝瓜分了C2C行业。在这种理论先行、实践跟进之后,也需要对三者自身的隔膜与障碍进行清理,无论是从方便和满足商家或用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还是从节省交易成本上看,融合、整合都是行业的大趋势。
马云以先行者的身份做大做强了阿里巴巴,又以后来者居上的身份做强了淘宝,击败了eBay易趣,这次能否成功进驻B2C行业,实现自己当年的本土电子商务梦想呢?笔者认为此时阿里系杀入B2C领域,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首先,阿里巴巴、淘宝在B2B、C2C领域的先后成功,为进驻B2C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理论上看,B2C是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典型模式,然而由于销售理念、技术支持、成本投入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国内的B2C企业局限于精品路线,适应性较差,销售的产品仅仅局限于图书、音像、成人用品等便携产品,而其余种类商品的销售,一部分被隔离到了B2B、甚至C2C平台上,剩余的大部分商品无缘上网。在B2B平台上的用户既是针对企业采购的客户,也可能是分销商品于个人的厂商,而且往往是一家企业两种销售兼而有之,对他们来说,需要一个B2C平台对业务自身进行扩展;对C2C用户来说,分大卖家与小卖家,而且是流变的,当大卖家大到一定程度,规模达到一般企业标准时,客观上也会促使其进行物理层面的工商登记注册,成立企业,于是也就变成了B2C平台用户,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个B2C平台来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马云在这个时刻推出“商城频道”,可谓正当其时;
其次,马云的阿里系在电子商务体系构建方面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电子商务不能离开其它网络应用而单独存在,而其它网络垂直业务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便利电子商务服务。在IM通讯方面,雅虎通、淘宝旺旺、阿里巴巴贸易通的互通互联为其用户提供了便捷沟通方式;在信息搜索方面,收购整合雅虎中国业务之后,加快了“电子商务+搜索”的电子商务模式步伐;在诚信体系方面,诚信通、中国供应商等子产品都为用户的交易信用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在资金流安全性方面,支付宝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起用,以及“先行赔付”措施的开展,都让买卖双方更放心。从2006年始,阿里巴巴就着手进行商务流程再造计划,包括组织架构的调整、客户管理软件的应用等。3月份,阿里巴巴又开始尝试着将在淘宝上应用的安全支付工具“支付宝”全面纳入到阿里巴巴的诚信体系,作为对商户信誉度的考核。可以说这一切周遍工具、软件都可以复制和移植到新的B2C平台上,而这些优势是别的企业所不具备的;
最后,B2C市场的分散性,为马云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预测:2006年,国内B2C市场发展持续看好。2004年市场规模为13亿元,2005年全国市场规模达到20亿元,2006年随着网络用户网上购物意识的增强,B2C市场规模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B2C市场规模将达29亿元。然而在着增长的背后,却是市场分额严重的分散,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企业,即使行业内两大巨头当当、卓越合并起来也不过占市场分额的28%,其它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中小B2C服务提供商分割,这就意味着马云的进入壁垒并不高,竞争压力不会太大,马云完全可以利用资本优势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收购活动,跑马圈地,将B2C平台和服务商给予集中化,对后进入者设定更高的门槛;
据报道,目前,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海尔、联想、华硕、迪斯尼等在内的十大品牌已经先期成为淘宝商城的第一批入驻商家,而国际巨头英特尔公司也在紧密推进跟阿里巴巴平台的深度结合,试图以阿里巴巴平台为基础,集成全球的软硬件供求链条。马云说其实早在8-10个月之前,就开始筹划B2C业务,并确立了一个专门的运营部门,看来又跟当年“阴谋”推出淘宝,迎战易趣如出一辙,人们都说马云是个狂人,爱搞忽悠,或许在其心中早已有了本土大电子商务概念的宏伟蓝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