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给文物带“身份证”
来源:桂林晚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桂林市已正式启动文物调查工作和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据初步估计,桂林市约有70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将入库进网。这一文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使桂林市馆藏文物家底不清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桂林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其中青花梅瓶、陶器、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等大量珍贵的文物享誉全国。但长期以来文物档案工作滞后,使不少地方文物的实际数量成了一个未知数。这不仅为文物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摸清家底。

    据估计,桂林市各级文博单位共拥有文物约3.5万件,其中具有入库价值的文物有7000余件。工作人员将采集这些珍贵文物的文本、影像、线图及拓片等信息建立数字档案。这个档案就如同文物的身份证,任何一点变更都须严格审核,并留下变更前后的永久记录。谁想要浑水摸鱼偷走一件文物或同时销毁其档案,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该项目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国家和省两级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实现文物数据动态管理。在安全保密的基础上,国家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省级数据中心的文物信息。文物每一次出入库房、调拨情况、受损情况等,都可以在网上实时监控。这为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重要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状况,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和经费投入力度,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

    预计,该项目将于2007年11月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