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年建成创新型城市 亟待解决五大难题
来源:京报网 更新时间:2008-03-14
在刚刚召开的北京科技大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1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首都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关键词:创新驱动不再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

  解读:“北京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集成首都地区的各类创新资源,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在首都创新战略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促进首都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赵弘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建设创新型城市,都是基于我们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这一大背景提出的。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是全国创新要素最集中、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城市,在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理应走在前列。”

  关键词:创新城市

  北京亟待解决五大难题

  解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赵燕霞博士介绍,创新型城市一般具有创新精神突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成果丰富、创新产业发达和创新环境优越等特征。

  目前,虽然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单位GDP能耗、水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中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比重;城市化步伐加快,也暴露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中作用逐步增强,但是与密集的科技资源相比,其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首都科研院所、高校虽然集中,但仍然面临着许多体制障碍,自主创新的活力尚未完全激发出来;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五大问题既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下一步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五大突破点。

  关键词:创新方向建设节约型城市首当其冲

  解读:在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时间表的同时,北京已经把攻克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重点方向之一,赵弘研究员认为,通过研究开发能源节约利用技术、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环境生态治理技术,不仅能够突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约束,而且将有助于促进首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据悉,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将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北京还把突破一批相关领域的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许多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北京是我国的文化、科技中心,是最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城市之一,因此,《意见》提出要培育一批数字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以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机制

  多种产业组织协同创新

  解读: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认为,北京提出的“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组织创新,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有中国特色。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联盟,有围绕技术标准的产学研联盟,如“闪联”、TD-SCDMA、下一代互联网、SCDMA等等,也有产业联盟,如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共创软件联盟,电子政务国产软件联盟,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中关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业联盟等等。这些联盟的出现是竞争的需要,因为中国企业实力还很弱,在与跨国公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它们需要结成联盟,以增强整体竞争力,也可以打造集体品牌,促进企业尽快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 创新型城市四要素 ============

  ●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信息、知识、经费。

  ●创新机构———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

  ●创新机制———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

  ●创新环境———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