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挑战--渐进与激进
来源:美迪医疗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个有两年从医经历的年轻女孩谈起医疗信息化时,轻描淡写地说:“没有电脑办不了事,不过好像也谈不上信息化。”这也确实是医疗信息化现状的写照:医院的信息量汇总起来相当可观,而且各种数据不那么规则。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医疗信息化处在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状态。国家还不富裕,经费相对紧张,医疗系统有其它很多重要和迫切的事情。虽然国家早就在金字号工程中规划了“金卫”,并且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OA也已经基本和其他行业看齐了。但是下一步,如何深入核心的应用,对许多医院来说,还只是想想而已。

需求推动深层渐变

  外部病人的需求、内部医护人员的探索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推进医疗信息化。从前的医院可以称之为“以治疗为中心”,运用专业知识,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公众的心目中,不论“经过复查,您已经痊愈”,还是“我们已经尽力了”,医生们的形象总是一副沉着冷静、不苟言笑的样子。但是近年来,这个行业在缓慢但是持久地调整着自己的姿态。新的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提出了很多诸如“人性化的治疗、个性化的治疗、微笑护理”等口号。而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正如此前在金融业、电信业“以客户为中心”变革中那样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医疗领域还有另一大趋势:自我保健的蓬勃发展。早在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就指出了从依赖组织帮助(医疗机构)到自助(个人对健康负责)的转变。现在看来,也许奈斯比为了立论,过于强调了后者。如今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将医疗机构和自助保健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想一下未来人们健康生活的场景:人们的寿命将更长,同时生命的质量更高。每个人能够随时随地浏览个人健康计划网页,或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个人健康相关的新闻,比如自己胆固醇的状况、最新医疗研究成果、保健的一些技巧、一个药房的连结(这个连结会提醒你配置药品)等等。

  这样,危机和需求共同推动医疗信息化以激进和渐进两种方式,从点线面勾勒出了医疗信息化的全景。

危机带动快速发展

  加缪在著作《鼠疫》开篇若无其事地描写一个医生在自家诊所门口踢开一只死老鼠。之后发生的事情如同人间地狱:14世纪,欧洲1/4的人口死于黑死病。600多年过去,期间又发生过很多次的瘟疫,人们却是健忘的,特别是进入现代,由于医学的发展而信心空前膨胀,以为自己已经能够百毒不侵,直到SARS和禽流感接踵而来,我们才发现人体的脆弱和无助。在和病毒的战斗中,除了医药、生物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外,信息技术也已经积极参与进来。

  正如危机这个词所包含的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意思,今年面对禽流感,我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表现要出色得多。
  一年以前,SARS的考验暴露了这一系统的诸多不足。当时各医院的疑似和确诊病人数目往往无法准确地汇总,由于人口的高流动性和病毒的高传染性,对曾经接触人群也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盘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短短一年间,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上投资巨大,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这段时间,医疗信息化的有关人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卫生部国家卫生信息网专家组成员、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指出,以前在一个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自我定位中,主要任务和企业CIO异曲同工,是解决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同时考虑如何建设医院内部的临床信息系统,最后才是和医院外部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问题。此前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为政地建设系统,虽然对国际上医疗信息共享的先进经验有所了解,但一般认为这样的实施水平在现实的国情下还是很久远的事情。SARS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医院的临床信息,必须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甚至全国实现共享。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的范畴,实际上变成“e-Healthcare”。

正视问题 把握未来

  正本清源,在渐进和激进的发展历程中,有些关键因素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首先,必须解决信息标准化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医疗系统中存在五花八门的数据规则,从药名、检查办法、手术名称、诊断名称到文件的格式、通报时间等等各行其是,甚至有医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只有“发烧待查”比较规范,众口一词。标准的尽早确立寄希望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有力指导和医疗机构、供应商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

  其次,信息资源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具有开放的、规范的信息交换标准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此外,医疗信息化建设应尽可能地保护现有的投资。

  最直接的挑战则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用最高效、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法来实现系统建设、应用和管理。应对公众突发事件,必须建立一套政府各职能部门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流程和机制,并不断地充实和演练;辅以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和通讯系统,提供完整的依据;最后,还是标准化的问题,保证信息资源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开放的、规范的信息交换标准。

  无论是全行业还是医院或者社区的医疗系统,都应注意这样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整体规划; 其次,遵循信息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严把系统建设的质量关; 再次,要建立深入挖掘业务现有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的管理方法;最后,选择符合CMM标准的应用开发商或选择成熟产品。建设前期可借助融资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后期可采用开发商与运营商的运行模式。

  从宏观的视野来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在短期内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监测重大疫情。而在中间层次,众多城市已开通社会保障系统,连接辖下所有医疗机构。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以支持更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帮助医疗机构与公众沟通,推进自我保健运动的发展。为了达成上述所有目标,作为微观单元的医疗机构内部将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展一场积极而稳健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