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杂志2005年7月20日刊发)
作为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2005年是关键的一年"在 许多地方被提到,各项指标、任务、预算的最终落实今年就要见分晓。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走高,出口额继续增加,"中国现象"得到世界的持续关注,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到中国召开,G8财长会议纠缠于人民币升值问题,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林林种种、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摩擦现象预示着中国日益强大。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推进工作举"循环经济"之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为指导,抛却以往的浮华,稳步务实,快速增长,信息化的作用日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应用中体现。
经过十多天不断讨论、筛选、编辑等紧张工作,中国信息化杂志从上半年这发生的上千条新闻中遴选出十条最具有代表中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闻事件,旨在用这十条新闻勾勒出上半年中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大致轮廓。从选出的这十条重大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信息产业正由大变强,信息化推进工作也变得更加务实,信息产品、技术、服务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因为信息化正在变得日益强大!
纵观上半年发生的大事,我们发现,诸如"法规"、"信息资源"、"顶层设计"、"统一网络"、"规划"等成为信息化中热门词汇,而"强国"、"大公司"、"并购"、"3G"等关键字则与信息产业紧紧相连。诸多事件的背后,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强大才是商业社会的逻辑
Made in China的服装、钮扣等轻工业品成为中国进军国际的"招牌菜"之后,产自中国的电子产品又在向全球扩散,而且所到之处,当地的价格体系、商业规则随之崩溃,这不是笑话,而是活生生的例子。从欧盟传来彩电、DVD等电子产品反倾销声音不断,DVD专利费、3G专利费的谈判同样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正是中国企业的强大,才挺起了国家经济的脊梁,强大才是商业社会的逻辑。
自从去年电子信息产业拿下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的桂冠之后,"大"已经不再是信息产业的主要目标,"强"成为主旋律。今年年初,信息产业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道路上,提出"电子强国"、"电信强国"、"大公司"三大战略。强大强大,只有强了才能更大,否则,再"大"的纸老虎也会被别人做掉。
全球几起大并购都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联想在今年"五一"期间正式合并IBM PC部门,明基公司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公司,海尔并购美泰克(暂未有并购结果),众多企业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跳舞,再加上2003年京东方并购现代公司液晶屏生产线,2004年TCL公司并购阿尔卡特公司手机部门等等,这些在倒退5年时间来看都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已经变成事实。在人员素质、思维活跃程度、产业资本聚集度都较其它产业更有竞争力的信息产业领域内,中国公司正在逐渐变得强大。
商业社会中,强大才是逻辑。市场的强大和公司的强大同样都能成为主导力量,没有消费强劲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全球研究中心也不会开办到中国来,外企也不会死等TD-SCDMA终端产品的测试结果,软件政府采购中,国外软件也不会委曲求全,采用价格超低的"场地价格"卖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务实成为信息化的态度
"到底要不要三个物理隔离的网络?"这是中小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们提出的一道让自己头痛不已的问题。理想与现实总有些相悖。务实口号的提出和落实,一些好高骛远的项目必然碰壁。
虽然中国一直"地大物博",然而,中国信息化推进工作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在"贫富不均"的信息化基础之上,"统一规划,统一网络平台"等指导思想在这巨大的"数字鸿沟"面前无法更好施展拳脚,所以"务实"才会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和部门的信息化态度。
国信办曲维枝副主任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报告题目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国信办电子政务组陈小筑司长在同一次会上发言的题目是《务实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国家信息化推进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在《电子签名法》以及配套办法出台之后,一些专家便撰文提醒大家电子签名领域"快钱"赚不得,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滥发电子签名的公司只怕很快会垮下去,跟着垮下去的还有电子签名服务这个市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大家对于电子商务也是持"谨慎乐观"态度,毕竟,企业以及公民诚信体系的建设是应该排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之前的。
3G、数字电视、IPTV等业务关乎全中国人民,总是讨论什么时候上3G、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系统为IPTV牌照明争暗斗,企业盈利在哪里等等,可是就是没有人去问问用户需要什么形式、什么价位、什么标准的服务内容,管他是电缆、宽带还是无线接进来的。
和谐才能共同发展
十六大报告中,"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句话让所有信息产业工作者感觉肩上担子沉甸甸的。而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提出,同样诠释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之间的关系。
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信息化20项建设指标中,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信息产品和服务。所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将有利推动信息化进程;而促进信息化发展,将极大激发人们对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的需求,信息化发展和发展信息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也正好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和谐发展之路。
如果说网民达到一亿、盛大入主新浪,其结果只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游戏、聊天、"灌水"当中来,只怕我们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相互发展和促进将出现了不和谐音符。今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下发,然而,其中的商业代偿机制是我们向国外学习还是自己创造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务实"地进行实验、总结。
然而一些行业和领域却略显平淡。比如,农业信息化似乎缺少良好的推广模式;芯片业上半年比较平淡,只有神州龙芯一家公司准备着纳斯达克上市;国产标准TD-SCDMA外场测试结果一直秘而不宣;3C融合今年也没有突出表现;而按照2008年奥运必须提供数字电视信号的时间表倒推,数字电视产业或许到时候会措手不及。
十大事件
1.中国承诺2008年前推出3G技术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重中之重
3.联想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
4.中国网民突破1亿
5.《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引争议
6.《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7.中国首张IPTV牌照下发
8.跨国公司"借脑"中国
9.盛大入主新浪
10."软交会"热捧"软件外包"
1.中国承诺2008年前推出3G技术
事件回放:2005年1月1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首次表示,今年将适时提出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决策建议,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官员首次就中国3G牌照发放的时间表态。5月18日,王旭东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说:"在2008年之前,中国会承诺推出3G技术。"在论坛上,王旭东以明确的表态,平息了市场对3G牌照发放和电信改革的猜测。
《中国信息化》评述:关于3G众说纷纭,今年上半年以王旭东部长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两锤定音,让3G的前进步伐日趋明朗。但对于呼声很高的牌照发放时间表,有关部门始终讳莫如深。如王旭东所说,中国何时发放3G牌照要依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的发育度,不是谁说发就能发的问题。
为什么3G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政府关心国有资产投资方向,运营商关心谁拿到牌照,制造商关心如何分肥5000亿元的设备、终端采购,媒体需要噱头,而用户,好像没有太多关心的。
在3G牌照发放的时间表上,欧洲国家采取3G牌照拍卖给运营商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与市场的冷淡反应给中国提供了前车之鉴。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大国,几乎均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态度。中国发展3G上的原则是积极务实、先行实验、着重先培育市场。习惯了政策冷暖的运营商依然在翘首等待,政府在思考什么时候才是把3G全面启动的恰当的时机。而其中还有中国TD-SCDMA的标准是否被采用,这事关中国能否很好得把握产业的制高点,以拥有自主产权的身份来分羹全球3G饕餮大餐。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重中之重
事件回放:2005年1月25日,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等主办的首届"信息化与信息资源利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遵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即关于"今后一段时期,如何促进信息化发展、如何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召开。正确理解和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工作,是本次座谈会讨论的重点。
以此次会议为开端,中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高度重视,各地政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努力开发本地的信息资源。
《中国信息化》评述:此次召开的会议规格、参会人数、影响力虽然还偏小,但是此次座谈会是2004年年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相关内容的会议,放到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看这次座谈会,就会发现其中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意见》中这样描述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 而中国现状是一方面信息资源总量还远远不够,而另一方面,现有信息资源包括一些企业的数据库、政府数据库以及公益性数据库的信息利用情况令人堪忧。
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是需要和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相匹配的,不存在超脱现实的、超先进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务实的做法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共政策设计,毕竟,80%的信息资源把握在政府手中,只有源头有活水,才能盘活信息资源开发市场,而最终信息才能为政府所用。
3.联想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
事件回放:2005年5月1日,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这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中国企业是有机会走出去的。联想的并购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探索,是中国资本在使用外国资本、人才为我服务的尝试。"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说。
《中国信息化》评述:类似事件,6月7日,中国台湾明基公司宣布,该公司全面接收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明基公司可以在5年内使用相应的品牌和名称权。这是继索尼和爱立信结盟、TCL与阿尔卡特合并之后,第三起大型手机厂商并购案。
就收购事件本身,对提高联想和明基的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就有极大促进作用。且并购一举,使联想一步迈入世界PC的第一阵营,直接与戴尔和惠普这样的重量级拳手对垒,利用IBM渠道,全面进入了国际市场。同样,对西门子手机的收购则给了明基与目前全球市场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一争高下的机会,并可借助西门子手机进入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极大地强化其生产能力。明基声称,其手机销量要超过5000万部。在接收西门子手机业务后把营业额翻一番,超过100亿美元。
2005年,信息产业部推出大公司战略,大公司是大而强的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不论是联想斥资金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还是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都是一次以资金换市场的行动,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重要表现。并购成为2005年中国企业的"国际现象",就连原先坚持自有品牌输出的海尔也按捺不住,意图收购美泰克了。
4.中国网民突破1亿
事件回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CNNIC通讯》(第二十五期)披露:截止到2005年4月底,我国上网用户达到1.003亿人,中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目前,中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对于网民来说,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所有其他媒体,这是非常有标志意义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说, 1亿网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网民数量上达到了亿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二是商业的巨大驱动能力将会首先在互联网发达地区显现出来,在应用的深度上有所突破,充分挖掘现有网民的商业价值;三是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创造性变革。
《中国信息化》评述:同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突破1亿一样激动人心,中国网民也突破1亿大关。在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人均电话、宽带、有线电视、计算机以及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均包含其中。而网民数量更能体现信息化推进的意义。
有专家预测,三年之后,网民上网的目的和兴趣将会逐渐从以游戏为主转向以搜集信息为主。至于内容方面,会从目前散乱的信息分布逐步向智能化和集中化的知识转变,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所真正需要的内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有60.6%的网民浏览过购物网站,有17.9%的网民有过网络购物经历。所以,下一步互联网该发展成什么样的互联网,互联网业务将呈现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将最值得关注。而如何进一步发展网民,做大互联网产业,还有待突破和创新。
5.《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引争议
事件回放:2005年3月31日,财政部会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委起草的《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示并下放企业征求意见。《办法》将软件分成三类:"本国软件"、"优先采购的非本国软件"和"非本国软件"。意见稿下发至企业和专家手中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人士都将目光聚焦在该意见稿中对国产软件的定义以及非本国软件的暧昧态度上。其中提到的"优先采购的非国产软件产品目录"的条款,再次遭到专家的质疑。
《中国信息化》评述:在政府软件采购问题上,有媒体用北京、成都、天津"沦陷"等字眼来刺激大众的眼球。而2004年年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李武强措辞强烈的《个人声明》让软件采购的天平倾向了羸弱的国产软件。
由软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才是大家重视其国产还是非国产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带头采购国产软件对于推进本国软件发展和信息化推进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产软件厂商也成立了不同的联盟来共同御敌,然而,纵观整个软件产业,缺少具有号召力的软件大公司是整个中国软件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这个方面说这个产业又是一个让人揪心的产业。
这确实是一碗难以端平的水。一方面本土的民族企业是必需要扶持的对象,一方面又不能不给国外软件企业一定的空间。尽管在网上公示和征求企业意见后,《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才能进入定稿阶段。但是预计最终出台的办法仍将是一个多方平衡的结果。
6.《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事件回放: 2005年2月8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35号)。该办法是配合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的实施而揣的行政规章,为认证机构的成立与运营确立了基本规范。同步颁布的还有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首部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被认为迄今为止中国信息化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法律,中国赋予了电子签名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奠定了法律基础。
《中国信息化》评述:信息化法律环境建设一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电子签名法》及配套办法的实施为网上数据电文获得法律效力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网络信用危机,加强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电子签名法》在实施中仍然处在一个启动和磨合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应的法律衔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规范及免责问题、诉讼管辖等等,尚需大量配套规章和司法解释来补充完善。而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交叉的环节上,企业网上申请专利或商标时,电子印章是否等同于电子签名,就是需要明确的问题。又比如,不同服务机构颁发的电子证书之间的互通与交叉认证问题,还有待于研究解决。
虽然《电子签名法》对企业、个人辨别身份真伪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为电子商务解决所有问题,《电子签名法》也仅仅是电子商务法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诸如电子合同法、网络安全法、电子银行法、电子税法、电子政务法等的相继颁布才会构造一个相对规范、完善的信息化法律环境。
7.中国首张IPTV牌照下发
事件回放:2005年4月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获得了广电总局签发的首张IPTV及手机电视营运牌照。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获得首张牌照的同时,广电总局也对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对内容集成平台实施监管;二、要对播出平台的运营进行管理;三、要对用户实施管理。广电总局目的是保证IPTV传播内容的安全性。
《中国信息化》评述:不管是免费的还是付费的,不经意间,全球IPTV市场已如火如荼,因其牵涉到更广泛的产业链范围及应用,其热烈追捧程度不亚于热遍全球的3G。IPTV也因为其高度融合性而成为我国近年来广电与电信纠缠的焦点,其产业政策在其中的作用因时间的推移显得尤其微妙。
IPTV产业链超出了广电的范围也超出了电信运营商的范围,"没经验"成为发展IPTV的桎梏。明明利润丰厚,可就是无法得其门而入。加上介入其中的各方力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合关系和博弈力量,其间有政府之间监管分工的博弈,有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之间的博弈,牌照成为IPTV运营商以及增值服务商最头疼的事情。
IPTV牌照问题,把电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对中国数亿电视观众的争夺战表面化,对于首张牌照发放给上海文广,业内人士争论纷纷。事实上,电信运营商表面看被排除在IPTV牌照门外,但他们在"曲线"进入网络电视领域。没有相关牌照,但丝毫不影响相关业务的开展,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大都是有牌照的广电部门。
而当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IPTV就如同VoIP一样,将给某些创新缺乏症的企业以致命打击。
8.跨国公司"借脑"中国
事件回放:2005年5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庆祝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建20周年暨跨国公司项目签约仪式上,8家重量级跨国公司3M、思科、飞利浦、本田、爱立发、佛吉亚、微开、延锋伟士通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作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部署,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俨然已成为在中国的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建立了研发机构。微软、IBM、通用汽车、朗讯、英特尔等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建立了各种研发中心600多家。跨国企业本地化研发在2005年上半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中国信息化》评述: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凸现。跨国公司对华进行战略性投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落户中国,使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进一步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技术领域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使中国更快地实现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跳跃式发展。
据调查,在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来自中国内地的研发人员平均占到95%。抛开人才流失的隐忧不谈,国内高素质人才通过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熏染,不仅获得与世界最前沿技术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还能够准确把握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脉搏,切身体验现代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这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土壤。因此,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华"扎堆"从某种意义上使中国获得了应有的产业价值。
9.盛大入主新浪
事件回放:2005年2月19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于2月10日就同其控股的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对新浪控股约19.5%。这些股份是通过公开市场购得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双方股票立即大幅度上涨。经过美国的证券法,盛大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了相关的资料。以代理韩国游戏起家的陈天桥此时的愿望是"一统互联网的江湖"。
《中国信息化》评述:在人咬狗才是新闻的今天,以往的弱者网络游戏公司收购强势媒体门户网站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了所有媒体的视线。可是听完陈天桥的描绘,大家明白了其中的规则:真金白银飘飞的网络游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信息时代颠覆了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游戏规则。
十年中,中国游戏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iReseach 2004年调查报告,国内游戏市场规模从不足1000万元人民币扩大至2004年约40亿元人民币,游戏厂商从不足5家增加至大小共约150家,游戏产品从当初不足十款到现在大小几百款。单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就为24.7亿元,注册用户高达2000多万,而由此为电信增值服务、网吧、出版和媒体业等上下游产业带来的间接收入高达270亿元,十年游戏产值就超越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业。
除网易、金山等素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厂商以外,盛大等一批靠代理起家的厂商也转而向自主开发网络游戏过渡。走出单一的"空心化"代理模式,抢入网游产业链的上游,走上纳斯达克的舞台,已经成为全球游戏业大佬们的梦想。新兴领域谁都有发言权,网络游戏或许是下一个十年中国信息产业内企业谋求全球地位的利器。
10."软交会"热捧"软件外包"
事件回放:2005年6月23日启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举行,本届展会立足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紧抓"国际合作"、"应用对接"、"人才交流"三大主题,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成效显著,已经真正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IT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此次软交会国际化的色彩日渐浓厚,国际展区的比例占到整个展区的30%以上,而软件服务论坛和软件外包成为软交会的重头戏。
《中国信息化》评述:上半年三场盛会:5月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6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及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软件产业发展、软件外包都受到追捧。
100亿美元的软件与IT外包出口,相当于制造业2000亿美元的来料加工出口,难怪企业和政府都热衷于此道。"外包"之于中国软件业来说,就如当年门户网站找到短信的赢利模式一样,在利润贡献上的意义非比寻常。外包模式把中国在人才储备、价格方面的优势悉数体现,在与国际接轨的意义上更是非比寻常,不仅使国内软件企业在全球化专业分工中希望与印度一样占有一席之地,又可以借此学习更加规范的软件开发、管理的先进经验。然而,培养人才、控制质量和扩大规模已经成为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一直把软件产业当作信息产业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产业,并给予重点扶持。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国内软件企业承接国外软件服务业务,发展离岸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政府支持、国内市场庞大是中国开展国际软件外包的优势所在。中国已经在承接日本软件服务业务方面取得了优势,目前在积极拓展对欧洲和美国的业务开展。
软件与IT外包产业,将成为继制造业之后又一展示"中国制造"实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