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福利因何难享?
来源:Chinabyte 更新时间:2012-04-15
       北京 上海 广东重庆 成都 沈阳用户登录您现在的位置:天极ChinaByte>企业软件作者:李壮出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6-05-1517:30]摘要:中国在13年的信息化道路中,只投入、无效益的现象已不是第一次遭人诟病,特别是农村地区对电信的真正需求并未受到关注。即使是那些看似实惠的营销手段也常常是IT厂商设计的“花招”。<class=hr1/>

  5月17日,又一个电信日——“世界信息社会日”来到。在全世界都为“消除数字鸿沟、改善人类社会生活”而努力的今天,中国的信息化福利却不容乐观。


  反思中国13年的信息化历程,既有成绩也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仍处于信息化十分贫瘠的状态。何时才能消除电信垄断、打破部门利益,让信息化以人为本、惠及全民?何时才能真正消除数字鸿沟,让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现在已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深刻反思、总结并进行战略性提升的时候。


  中国信息化福利因何难享?中国信息化已经走过13年的发展历程,但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化福利,至少在农村是这样。


  5月17日,又一个世界电信日走来,并且带来一个新名字“世界信息社会日”。


  为庆祝第一届“世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将颁发刚刚设立的“世界信息社会奖”,表彰在世界电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消除数字鸿沟、改善人类社会生活”,国际电信联盟这一美好愿望将再次用行动说话。


  “村村通”够了吗?


  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和农村仍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点,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易观国际电信首席分析师崔小龙向记者介绍,当前,政府、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成熟,中小企业仍有所欠缺,成长空间很大。从家庭消费的角度看,信息化在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个体意义,注重用户的生活方式、生活体验等等,但农村地区显然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国家正从整体战略考虑其发展。


  处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农村信息化,目前还只能通过“村村通”这样的工程不断推进。据统计,“十五”期间,仅中国网通集团一家运营商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就达400多亿元,使农村电话用户达到4076万户,95%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政府部门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但农民却还在为通话资费而烦恼,“电话进村了,信息并未落地”。


  崔小龙指出,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32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仅相当于城镇居民1992年的收入水平。“用不起电话还是常见现象”。全国的农村人口达几亿,信息化事关重大。若不能给农民带来利益,信息化的意义又在哪里?


  当然,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刚刚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在承认数字鸿沟有所扩大的同时,确立了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战略方针。


  此外,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近日撰文指出,改善农村通信相对落后的状况,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只是基础性工作,真正把移动电话使用起来才是关键。


  利益如何平衡


  “用起来,用得起”在农村绝非易事。要达到这两点,需要同时在两方面努力:一是政府要给予补贴;二是电话资费继续降低。


  崔小龙认为,农村信息化需要政府各种形式的补贴,以降低通话、上网资费标准,对购置电脑等大件物品的农户也应给予相应补贴。在政府的补贴下,农民用得起、有收益,也就获得了奔小康的条件;运营商获得利润,也愿意为农村做更加全面的服务。


  显然,以上两点当下还很难实行。农村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国家的补贴只能是“想一想的事”,而降低资费在目前没有更多竞争者进入电信业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实现。


  一家地方运营商曾这样表示,现在未开通移动网络的都是非常偏僻和贫瘠的地区。运营商往往会发现,将几十里光缆拉到某个地方却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用户。在收入非常少的情况下,运营商要承担巨大的人力、物力、维护成本,这使运营商不堪重负。


  对此,相关技术人士指出,运营商的成本压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或者适用的农村电话业务获得解决。由此来看,运营商们的苦衷并“非不能,而是不为也”。


  “推销心态不仅会‘毁掉’信息服务设备提供企业和运营商,还会阻碍信息化在迫切需要的地方落地。”崔小龙指出,观念制约已经影响到一些企业的发展,过于注重短期效益,使得本来可以“多赢”的设想变为“多损”的局面。


  13年信息化迷途


  “用信息创造效益而不是其他,这才是信息化得以进行的根本动力。”崔小龙说,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化不是奢侈的、麻烦的事物,能够带来农民生存发展所需的有益信息,这点很重要。


  中国在13年的信息化道路中,只投入、无效益的现象已不是第一次遭人诟病,特别是农村地区对电信的真正需求并未受到关注。即使是那些看似实惠的营销手段也常常是IT厂商设计的“花招”。


  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看来,“有效益的信息化”就是信息化项目、信息化投资应彰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益的信息化”的提出,要求国家实施信息化的价值工程。


  此外,专家指出,中国信息化的整体战略也存在问题。这一点王汝林也有相同看法。他指出,某些海外学者在把海外特别是美国的先进经验传播到中国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方介绍甚至神话了那些IT技术和时髦的新理念,却没有告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在美国,从事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战略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最高级人才。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导致人们在领会整个信息化理念以及在信息化人才结构的构建上,预留了很多隐患。


  尽管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互联网用户已居世界第二位,但这并不让人乐观。王汝林指出,中国信息化既有成绩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到了深刻反思、总结和战略性提升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