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工程”破解“互联”难题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编者按  2005年,我国的GDP已经突破了18万亿,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GDP年增7.5%的指标,我国GDP总值到2010年将增至26万亿!为了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必须要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即“金宏工程”)的建设步伐。目前,“金宏工程”已正式启锚,“金宏工程”能否成为政府信息化“互联”的样板?日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宁家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另外,本报一并刊发“金宏工程”的建设背景以及项目实施策略等资料,以飨读者。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即“金宏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中的十二大业务系统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承担建设任务。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 宁家骏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宁家骏指出:“‘金宏工程’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八个部门。目前,这八个部门都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金宏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促成八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金宏工程”总体规划

  “金宏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过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经济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

  宁家骏介绍说:“国家有关部门经过协商,一致同意用两年的时间(从2005年底到2007年底),通过组织建设十个共享数据库、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和建设八个业务应用系统、构建宏观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原型、搭建共建部门互联互通的过渡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和管理制度,初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

  “考虑到这八个部门的工作模式、现有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业务各有特点,所以要采用‘逻辑集中适度分布’的建设模式。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了目前需求比较迫切的系统来开展。第一阶段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初步的信息共享,将核心、必要的数据进行共享。以后将按照电子政务‘小步快走’的方式进行建设,总的目标是促成宏观经济决策部门的业务互动、信息共享以及互联互通。”宁家骏说。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将来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组织水平,充实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加强衔接,适时完成金宏内外网向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平滑迁移;根据宏观调控业务需要,增加系统业务应用和信息共享内容,有选择地扩大共建部门范围;实现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功能;强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
 
  参与“金宏工程”的八个部门在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域都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信息化基础都比较好。过去由于它们都是各自以纵向业务为主,所以系统主要都是基于纵向服务的。

  宁家骏指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库需要围绕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进行调研,要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某个部门能为其他七个部门提供什么样的数据以及该部门需要其他七个部门的哪些数据。经过充分调研,选择所有的信息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交集部分作为建设重点。这样就保证了有需求,也有供给。”

  因此,首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满足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管理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其次,要从各共建部门现有信息资源状况出发,整合为主,收集范围原则上不超越各共建部门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边界;最后还要留有扩展的余地,根据宏观调控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和各共建部门信息资源的变化情况,适当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修订。

  毫无疑问,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框架下以纵向为主、条块为主的模式。

  宁家骏表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难点在于协调。为了解决协调困难的问题,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国家发改委从一开始就重点抓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由八部门领导组成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小组成员,组长由国家发改委的主要领导担任。该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担任办公室主任。日常工作由项目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二,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通气会,让八部门达成共识并下发了一些相关的文件。

  第三,选择各部门都有需求的系统进行建设,立足于所有共建部门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人为的指定。

  第四,在技术方面尽可能照顾各部门的环境和条件,立足于各部门原有的系统和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整合。

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购

  “金宏工程”一期建设大概投入三亿资金,由八个共建部门一起使用。除了共享平台之外,根据各部门在“金宏工程”里承担的任务来分配使用资金,决定购买哪些设备或开发哪些软件。具体采购工作按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议定的程序,在金宏办的统一组织下,由各部门金宏办分别进行管理。

  据宁家骏介绍,资金将大部分用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安全体系、标准规范、硬件以及网络等。目前项目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完善了项目实施方案和详细设计;项目标准、监理、系统总集成已经顺利完成招标,具体工作也已经开始启动;各共建部门子项工程也将先后进行招标。
 
  标准规范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即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中标。除了引用一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电子政务标准之外,“金宏工程”建立了自己的19项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自去年中标之后就开始着手做,现在草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做相关的技术验证和评审工作。”宁家骏说。
 
  监理由赛迪集团中标,总集成以及共享平台应用系统开发是太极计算机公司中标。太极公司需要协助金宏办做好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其他子项目则由共建部门独立公开招标,但在招标过程中金宏办会加强管理,每个子项的招标都要经过金宏办的审核、批准以及备案。
 
  另外,十个数据库的信息量估计年新增量约为400GB,因此需要大量采购数据库产品。对于部分通用软件,考虑到量大面广和易于互联互通互操作,金宏办将要统一招标采购,以降低成本。

建设背景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确定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宏工程”)为电子政务建设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国家发改委2004年1月正式批复了项目建议书,批准项目立项,明确了承担单位、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投资额度。

  在最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文件中再次重申:“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资源与环境等分类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为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必须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该文件再次肯定了“金宏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实施策略

  在认真进行共建部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并咨询专家意见,设计了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了“逻辑相对集中、物理适度分布”的原则:经过多次论证和方案评选,项目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职能分工和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选择了“逻辑相对集中、物理适度分布”的总体建设方案,既解决了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问题,又回避了设备、业务流和数据的大集中,既满足了共建部门及时获得共享信息的需要,又考虑了共建部门现有数据资源的实际情况。据此方案建设可满足共建部门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降低项目实施的难度。

  立足于共建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根据项目确定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目标,总体方案将重点集中于建设共建部门的共享信息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各共建部门现有及新建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设计了共享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指标体系、采集范围、采集周期等)和建设方案。这个方案突出了对各共建部门现有数据的整合,既考虑了最大限度满足共建部门相互间的信息需求,也充分尊重各共建部门在数据整合和提供共享方面的现实可能性,尽量做到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
 
  坚持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限目标、分期推进的渐进式建设模式:项目建设方案坚持有限目标、分期推进、建设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采取了原型起步、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实施方案。
 
“金宏工程”四大意义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第一,促进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当前,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对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时效性、透明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同时,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尽快创造形成职能调整与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才能适应新情况,驾驭新形势,才能抓住机遇,防范风险,迎接新的挑战。 

  第二,有利于加强宏观经济监测与调控。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宏观经济信息,并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第三,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加快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和上下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第四,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制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增强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盘活现有资源,降低建设和运行费用。
 
八个重点业务应用系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系统

财政经济分析预测系统

价格监管信息系统

金融运行分析信息系统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

战略性资源信息系统

国有重点企业业务信息系统


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选择原则

选择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领域;选择有助于系统发挥整体效果的领域;选择具有一定基础、业务互动、需求迫切的领域;立足于系统整体效应的发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十个共享数据库及其数据来源  

共享数据库名称

 

数据来源

 

财政预算收支共享数据库

 

财政部

 

金融共享数据库

 

中国人民银行

 

经济统计共享数据库

 

国家统计局

 

外贸进出口共享数据库 

海关总署

 

外经共享数据库

 

商务部

  

国际收支共享数据库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有重点企业共享数据库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要商品价格共享数据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共享数据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文献共享库

 

各共建部门及国家图书馆宏观经济分馆

 


一期工程的考核目标

第一,宏观经济管理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与标准规范的建立;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创建并有效运行;
第三,建成十个共享数据库,一期实现2TB以上的共享数据并按照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的要求,定时更新信息;
第四,八个业务应用系统投入正常运行;
第五,建成我国第一个用于支撑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工作的跨多部门使用的数据仓库,以及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两个主题数据集市,服务于宏观经济形势监测、预测、分析以及预警,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原型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