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政务公开纪事: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现在,南京市民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南京市政务大厅”这几个字,一个“全方位开放,全天候服务”的“网上政府”就会出现在眼前。从政务信息到服务指南,从审批部门到办理条件,从政策规定到办事流程,从办事时间到办公地址等,13大类服务项目,近3万份、27万字的电子公文都可以在网上一览无余。在苏州,300个公共信息亭连着报刊发售点、公交站台,一卡在手,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都可以办妥;要查询政府最新文件、投资需求、招工信息,办理出国、税务登记等手续,只要轻轻一点屏幕,便可一清二楚。

    不光是在南京、苏州,近年来,江苏省各地区、各部门以打造“阳光政府”为目标,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从乡(镇)、县(市)开始试点,逐步扩大到市(地)级、省级机关,自下而上层层推进,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营造了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从公众普遍关心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对凡是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各类事项都实行公开,使政务公开逐步从部分领域、部分环节向全方位、全过程延伸;从办事层面向决策、监督等领域延伸

    围绕便民服务抓公开。全省各地本着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向基层和公众公开办事依据、要求、程序、时限和收费标准等政务信息,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制,提高办事效率。省财政厅向社会公开了24项重点工作和115条具体财税政策规定;省地税、工商、建设、物价等部门在全省开通了“12366”地方税收咨询服务、“12315”工商行政管理服务、“12319”公共事业服务和“12358”价格举报专线电话。省人事厅专门印发了《政务公开办理手册》,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出国工勤人员选派》、《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审批》、《聘用干部审核》、《办理自费出国留学》等77项政策规定,明确了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如何办,一册在手,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绝大多数市和省直部门还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一些地方积极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为公民全程代理有关审批事项,把政务公开向服务层推进。

    围绕监督重点抓公开。针对有的地方存在政务公开不到位的现象,江苏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容易产生腐败的人、财、物等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如项目审批、办理证照、批钱批物、指标划拨、检查验收、收税缴费等作为公开重点,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宿迁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勤廉公示制度,向公众公开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对勤廉公示工作本身也实行对象公开、内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南京市在推进政府决策公开中,建立了重大事项公示预告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市民论坛,市长常务会议邀请记者旁听,免费向市民赠阅《南京政报》。南京市的地铁建设、河西开发、长江三桥建设、奥体中心等重大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都多次听取专家论证,向市民征询意见。

    围绕群众意愿抓公开。江苏省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把建立依申请公开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对于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政务公开申请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登记,明确受理责任人,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公开的答复,确实不能公开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泰州市从2005年开始推行依申请公开制度,群众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申请公开,或在市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大厅书面申请公开。宿迁市在开展勤廉公示工作中,根据公众需要,“点题”述职述廉,领导干部根据“点题”报告自己的勤政廉政情况。就连过去在讨论人事工作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只要群众点到,也一样“公开”,真正把公开的主动权交给公众。在张家港市政务公开大厅,工作人员给记者一份该市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办法,一共21条,对依申请公开的程序、手续、内容、时限、责任等写得清清楚楚,并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根据不同情况,由政务公开工作机构送达公开权利人。

    围绕民主决策抓公开。江苏省各级政府通过政务公开,建立起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凡是重大决策、规划及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通过听证会、咨询会、社会公示等形式,认真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省财政厅在制定农村中小学校和乡镇公务员省标补贴转移支付方案时,广泛听取各市中小学校教师的意见。2005年5月,南京市地铁试运行。为票价问题,通过媒体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尔后召开价格听证会,对几种方案进行筛选,最终以公众投票的方式,合理确定了票价。海门市、如皋市和徐州市贾汪区等地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时,向公民开放,允许市民到席旁听,参与民主决策过程。

    本着“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方便群众”的原则,在不断完善公示栏、公告牌、信息手册等传统政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形式

    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走进苏州市服务中心,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信息化、自动化、公开化的办事平台。在这个由两座楼房组成的庞大空间,市级机关40个部门,分门别类位于其中,在此可以集中办理全市85%的审批事项,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在工商、税务、公安、民政、消防、国土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部门,都由处级以上干部坐镇指挥,当场协调,市委书记对服务工作专门提出“三分钟办结”的快捷办事要求。

    为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进门处设立了导行台,办什么,怎么办,均有人指点迷津。这里有品种繁多的办事手册,办事指南,免费赠给群众阅读。为帮助来办事人员了解政策,在服务中心建立了政策咨询处,有文件查阅信息系统,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在屏幕上显示。为方便群众了解法规,避免在签订合同时的疏忽,还专门设立了法律顾问处,每天有律师坐班,接受咨询。在这里,顾客就是上帝,窗口就是服务,如果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生、冷、硬、推”等不规范行为,可以当场向纪检监察机关驻场人员投诉。笔者在工商局窗口停留了10分钟,亲眼看到一位台商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全过程。工作人员的微笑周到服务,让台商大加赞赏。像苏州市这样功能齐全的行政服务中心,全省13个市、108个县(市、区),都已经建立并运行良好,实行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事,阳光下操作”。扬州、镇江等市还建立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省级机关在省广播电台开通行风热线以来,每个星期都有省直各部委办厅局领导同志担任嘉宾,现场接听,当场解答群众的咨询,受理群众投诉。淮安、泰州每个月在市民广场开办行风热线户外活动,由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部门的领导现场解答群众问题。从领导走进直播室到来到人民群众中间,这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全省13个市80%的县(市、区)均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

    开展网上政务公开。网上政务公开的推行,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政府机关办事的透明度和效率。南京市在电子政务中重点推进“五公开”,即政府文件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参政议政公开、审批服务公开、提议提案公开。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市长信箱,仅2005年1月至8月,就办理了7401件。江苏省人事厅开展了“一单式服务”,申办者不需要到省人事厅,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短信和电话查询,获知办理情况。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在电子政务中,建立起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实现了市局、分局、所三级计算机网络互联和全部税收业务的集约化统一处理,真正实现了网上办税,网上办公。张家港市在全省首先实行了全市中等学校网上录取工作,根据志愿、录取分数线,通过计算机,学生、家长在网上查报投档,社会各界在网上全程监督,完全透明的招生录取工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赞扬。

    相继出台一系列政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在公开内容、程序、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制度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江苏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政府《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建立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务公开考核、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新闻发布会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公开承诺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省里建立了省级机关政务公开工作例会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制度等。特别是将2005年作为全省制度建设年,在全省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中,明确规定省一级要制定《江苏省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村务、厂务公开暂行办法》、《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办法》、《投资项目网上申报审批办法》、《项目审批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十多项制度,为打造“阳光政府”提供了制度保证。

    各地区各部门还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建设,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重视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认真接受公开评议,充分发挥举报或投诉中心的作用,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不同方面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为加强公众监督,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成立了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专门聘请了政务公开监督员,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

    在巩固完善已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江苏省正在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立法工作,把政务公开纳入“法治江苏”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之中,研究制定2005年至2007年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三年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使政务公开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政务公开水平。(特约记者 孙智林)    

    打造“阳光政府”就是要让人民当家作主

    江苏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经验,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其中所做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在政务公开中切实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享受到的实惠。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让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实行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运行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是保证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所在,也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实行规范运行、防止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举措。

    让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种争取民意的允诺,更不是在“作秀”,它既有旗帜鲜明的本质和实实在在的内容,又有一整套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这一具有源头防腐作用,建设民主政治的根本性制度,有些地方的干部认识不够到位,推行不够有力,总是强调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以至于在政务公开中羞羞答答,半遮半掩或热衷于搞形式、造声势;还有的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抱着“上级改了我再改,别人改了我再改”的态度。殊不知,这慢半拍、迟一步,很可能就贻误了时机,违背了民意,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

    江苏省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开放度较高的实际出发,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紧紧抓住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使政务公开在内容上实现了从办事层面向决策领域拓展;在形式上实现了由平面静态向主体互动推进;在深度上实现了从探索实践向制度规范发展,从而使政务公开从政府到基层,从机关到部门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既提高了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不难看出,江苏省政务公开之所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关键就在于他们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在执政理念上始终把人民政府服务人民作为根本宗旨,把让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执政之要,把打造“阳光政府”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各级政府都能从江苏省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