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业信息化:建立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突出表明了安全对食品饮料业发展的重要性。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同时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对此,有专家表示,这些新任务对食品饮料行业信息化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食品饮料行业在我国轻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食品饮料行业又细分为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三个大行业。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共有企业23053个,从业人员422万人,工业总产值17349亿元,销售收入16891亿元,利润802亿元。自1999年以来,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年均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GDP增速。食品饮料产业的市场主体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外资、合资为主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英联食品等;二是老牌的国有企业;三是新兴的民营企业。目前国内这个市场正呈现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

  食品和饮料行业的信息化,可分为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信息化、食品饮料本身生产过程及管理的信息化、面向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信息化。特别要强调的是,食品饮料事关人身安全与健康,质保体系与安全监督是信息化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目前,在食品和饮料制造企业中,各种信息化技术应用得较为广泛,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到复杂的大型ERP系统,从供应链管理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办公自动化到采用CAD、CAE、CAM系统都有成功实施的案例。双汇实业、伊利集团、江苏雨润、光明乳业、顶新国际、燕京啤酒、青岛啤酒、蒙牛乳业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食品饮料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品质和全社会的健康。所以对保质期、卫生条件、存储条件等都有极高的要求。统计资料表明,近10年来,我国食品饮料工业每年平均以超过10%的速度发展,在国民经济、国计民生中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食品和饮料的消费观念从传统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快捷化变化。对食品和饮料及相关产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质量、更多选择、更高价值和更低价格的服务。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在调整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的集成和优化,推行新的业务模式,提供增值的项目或服务,建立同步的供应链和快速的客户响应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同时也就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生存,竞争战略必须得到完全的拥护和有力的执行,敏捷响应市场需求,调整竞争战略也同等重要。客户对产品分类、实用性和价格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分销商正成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竞争策略。

  食品饮料企业对原材料、中间生产过程及产成品的质量管理相当严格,往往需要从产成品到半成品、原材料、供应商等进行跟踪,因此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产品通常有保质期,所以还需要根据保质期对产品库存进行库区管理。

  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及采购、供应链面临着复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对保质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客户订单作出快速的响应,配送及时,批次跟踪,配方化生产,生产流程化,拆包、并包、组合包装,细致的成本核算,配送时的先后顺序等。

  食品饮料行业信息化,因产品或服务形式的不同而不同:食品和饮料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及管理,很显然,ERP一类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贯穿其核心,供应链的建设紧随其后。加快物流配送是所有食品饮料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食品和饮料行业产品的特殊性,缩短配送过程尤为重要。从接受订单,实现采购到销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化提供了以前无法想像的优势。但是目前食品饮料行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效果有待加强。当然,企业对财务、OA、商业智能等其他信息系统也存在与其他行业类似的需求。

  曾经是一家国产ERP用户的娃哈哈集团,2004年2月重新启动SAPERP项目;到了当年9月4日,该ERP项目中的R3系统按预定计划在三家分公司成功上线,上线的分公司当日就开始了正常的收发货。鲁花应用网络分销系统,两年来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其中通过对分支机构资金的集中监控,避免流动资金沉淀1800余万元;避免商品失效而挽回的库存损失300余万元;分公司磨合期从8个月缩短为两个月左右;订单处理周期从以前的4天缩短为目前的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