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至17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一行,在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副市长廖迪娜等陪同下,到清远市清新、英德两地考察了山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苟仲文认为清新、英德两地在推进山区信息化工作上取得实效,许多做法可总结并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16日下午,苟仲文走进飞来峡镇竹园村村民周志康的家中。砂糖桔种植户周志康购置电脑已两年,在县科协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上网发布砂糖桔销售的消息,去年成功将4万斤桔子销往北方,价格比本地高出0.5元以上,听了介绍,苟仲文倍感高兴。苟仲文还与清新县科技局、镇村干部、农业专业户座谈。17日,苟仲文到英德市科技信息中心,了解山区信息网(网站)建设情况及干部群众受培训情况。通过与干部群众交谈,苟仲文了解到,农民迫切希望的首先是加强培训,目前铺开的县、镇、村服务网点还不够,农民希望更快学会如何使用手机、互联网、电视等手段获取农业科教信息和农产品流通信息;另外,农民希望电脑价格、上网资费等进一步下降,让他们买得起、用得起。
据了解,200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投入1.75亿元,在全省51个山区县开展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为目标,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清新县、英德市都是全省第一批试点县(市),现已取得成效。
清新县每天以“农讯通”手机短信服务向1200多户种养大户有针对性地群发种养技术信息、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从去年11月至今已发布了上万条信息,深受用户好评。该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信息化体验机构,去年年底以来每天到体验中心上网的群众都有30至50人。
英德市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走在前列,2004年起为该市65个党政群部门和24个镇建立了动态网站。这些网站为招商引资、推介特色农产品、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英德市在去年省信息产业厅对首批山区信息化项目试点建设成果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是全省唯一的县级“优秀”等次单位。
苟仲文指出,用信息技术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对农村、农业来说是一次历史机遇,信息技术使封闭、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向开放的大流通领域,改变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民兄弟要抓住这个机遇。其次,对于信息产业本身,农村是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因此这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两天来对广东两个试点县(市)的考察,清远各级干部群众的干劲和热情让我们倍受鼓舞,这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农民兄弟在推着我们前进”,清远的很多做法可以总结为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