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初,人们在享受快乐生活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与恐慌——SARS、禽流感、爆炸、污染、车祸、地震、海啸、飓风、洪水、泥石流等等。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表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应急联动”概念,是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F基访问美国,参观了芝加哥的城市应急系统,并提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一经验值得中国借鉴。2002年,南宁市政府将城市应急从“神坛”上请下来,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初期建设并投入到应用当中,南宁市民也在国内首先体验到“应急联动”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如何完善应急环境下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敏捷有效的政府响应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在应急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及后期的应急管理,成为当前提高综合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我国各地的应急救助体系主要分属公安、武警、卫生、交警等部门管辖,这些应急系统在遇到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的时候,经常处于各自为阵、独立作战的状态。
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各地政府就本地化应急机制不断进行创新。现阶段我国各地的应急系统建设呈现出的是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出现统一的建设模式,所涌现出的主要有南宁、广州、郑州、扬州、香港等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南宁:集成接警系统 统一指挥调度
广西南宁所建设的城市应急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110、119、120、122等接处警调度系统,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防震以及水、气等公共事业的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共享各种资源,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
南宁市设置了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负责调度相关资源,直接处置紧急事件,并具有越级指挥权、联合行动指挥权和临时指定管辖权,这为南宁应急机制提供了制度和组织的保障。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所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组成,所有人员仍隶属于原行政机关。
在实现各应急系统联动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就各项危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机本身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及时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支持。以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中的防汛子系统为例,应急联动系统可以通过对天气形势、洪水预报、灾情趋势等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提炼,提供给决策者,以对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和配置。
广州:升级重点系统 扩展应用范围
广州所采取的应急机制建设方式是不断完善110城市应急中心,即以原有的110为龙头,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提升为整个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政府授权110处置紧急事件,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应急救助。
郑州:整合公安系统 实现统一接警
以郑州为代表的110、122、119三台合一应急系统,以公安系统为核心,主要立足于城市的治安管理和社会安全应急。采用这种办法后机构变动小,而且主要在系统内部进行调整,构建统一的小平台,实现统一接警、处警。
郑州市政府2005年召开第25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郑州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该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将于年底完成。《方案》规定,郑州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成立郑州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12个市级专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办公室、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建立信息网络系统5个方面。
扬州:依托现有架构 侧重分级应急
由于扬州是中小城市,市政府对行政体制调整没有太多的权力,现阶段也不可能有庞大的资源来重构应急指挥体系,因此依托现有的行政架构,集中资源解决应急联动的实质问题。
扬州市的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指挥中心和部门指挥中心(如公安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急救调度中心等)两部分组成,并不打乱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指挥中心“战时”侧重于重大事件的协调、决策和监督,建立预案,平时则侧重于应急事件的管理、预防和监测。而部门指挥中心侧重于对紧急呼叫的快速反应,先期处置。部门指挥中心还建有远程终端,主要是用于在网上快速接收指令并及时反馈,平时上传应急指挥的基础数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由公安统一接警,也可以成立专门的接警部门。这样一来,一般的事件可以由部门指挥中心直接处理,重大事件通过网络自动被市政府的指挥中心捕获,市政府指挥中心可以联合各部门指挥中心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共同处置。
香港:统一应急号码 分层指挥处理
香港政府在突发事件指挥上是分层进行的。一般性突发事件由警察总局指挥中心和消防处指挥中心处理,重大事件由市政司署紧急事故监察支援中心负责协调处理。涉及全港稳定的事件,如台风正面袭击,粮、水供应短缺,核辐射、坠机等事件,由港督保安委员会指挥处理。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处理预案,是提高处理突发事件效率的重要措施。香港政府就各类已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了行动预案,如油气库爆炸、核辐射、坠机等都制定了抢救预案。
为了使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明确责任,香港政府市政司署制定了《香港灾害处理计划》,从事故的报警、出动、支援、善后等几个阶段,规定了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各部门根据这个总体任务,分别制定本部门详尽的落实方案,还制定单项的行动预案。
香港政府组织训练和使用社会志愿人士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几支半军事化队伍都是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愿参加组织的,他们是:民安队、辅警、医疗辅助队、圣约翰救伤队等等,共有2.3万人。这些志愿人士每年用120小时以上时间参加队伍的训练、执勤和救援工作。除了人力因素外,处理突发事件的物资和设备也是很重要的。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有飞机和直升飞机12架。
香港政府公布了不少应急电话,但重点宣传和突出一个电话,即“999”,这个号码在香港妇孺皆知,任何紧急事件如治安、火灾、交通等各种事故和危重病人抢救等,999电话都可记录下来,迅速转请专业部门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