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以来,中办《秘书工作》、新华社《内参选编》、国家省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化》、省信息产业厅《数字浙江》杂志,都刊文介绍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的运行情况,对机关信息化的“衢州模式”作了推广。
●“四级”全覆盖用户两万二
2003年1月,按照衢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衢州市委办、市信息办着手开发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7个月后,系统软件开发成功并投入试运行。
衢州市信息办的同志告诉我们,为加快推进机关信息化,2004年1月,实行公文电子版正式单轨运行,全市所有机关单位的非涉密、非紧急性公文一律停发纸质文件,全部以电子版文件在网上投递、交换、阅办、归档。这样一来,系统纵向实现市、县、乡、村全贯通,横向实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部门及事业单位、有关企业全覆盖,用户达到2.2万多个,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3500人。“我市机关信息化建设从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公文流速快两天经费节约三千万
“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的成功运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衢州市信息办的同志如是说。
原纸质公文交换周一、三、五隔天进行,邮寄到县、乡也是隔天才到。实行公文电子版文件在网上投递、交换,即投即到,公文流转的平均时间比原来快了两天,而且在网上阅办、归档,也大大加快了机关运转速度,有力地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到目前止,衢州市财政对公文交换阅办系统总投资27万元,而到2005年底止,各单位向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平台投递电子公文就有3.8561万次、1927.6万份、15420. 7万页,各用户在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平台发送电子邮件66.7万次、325.7万份、 667.4万页。总计节约纸张印刷成本费、邮寄费、会议通知电话费等办公经费3294.34万元,其中市本级节约支出1435.3万元。
●科技创新获突破特色竞争创模式
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之所以能够成功运行,推动衢州市机关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并被称为“衢州模式”,经验有三: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其一。至今,三任衢州市委书记亲自任组长抓信息化工作。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对加快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具体规定了有关激励措施和政策。
应用先进技术和进行科技创新是其二。近年来,有一些地方化巨资建设的网络、开发的OA,不能很好地运行和使用,主要原因是他们的OA软件套用西方电子政务模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难学难用。衢州市的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平台,之所以能够在国内OA单平台用户尚未突破2000个的情况下,用户达到2.2万多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机关人员都在这个平台上阅文、办文、处理事务,就在于自主开发的这个软件,是在党委统领下,按照顶层设计、标准统一、坚持创新的思路,根据现行办公流程和习惯设计,在软件架构、页面式样、模块结构、用户分级、公文流转、办公流程、文件归档等方面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现行党政机关办公流程,不仅标准统一,信息全面互通,而且突破了领导批示穿透、受文对象处理反馈、大用户量和大数据量处理等技术难点,且投入少、易维护、好操作。无论是办事员还是领导,都能够一看就会,从而实现了人人会用、人人都用。在2004年11月的项目验收会上,来自浙江大学、省信息产业厅、省委办公厅网络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教授都认为该系统构思巧妙,流程合理,技术先进,项目技术方面在同类软件中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其三,衢州市公文阅办系统的成功运行,依赖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单位、通讯运营商、软件公司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不然,再好的系统,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更不必说在全国创立“衢州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