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强省,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近年来,以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标志的辽宁农业信息化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信息化起到了哪些作用?辽宁是如何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今后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如何发展?就以上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万福民.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国信息化》:万主任,您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新农村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将起到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
万福民: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并称为农业科技革命的两大主流,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这一主题中的应有之义。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民生活消费产生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多是在农业步入现代化阶段后始启动农业信息化,而我省乃至我国农业正处于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并行时期,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和叠加效应。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这既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尽协调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失衡,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经济调节角度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公共服务角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虚拟现实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三农”问题的主线是农民,主要症结是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彻底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单个农户存在“小、散、低、弱”的先天劣势,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脱节,从宏观角度体现为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竞争力差,从微观角度则表现为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事企业获取全面、及时、准确的产销信息,了解消费需求、供求走势、价格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取向,准确把握市场商机,有效回避交易风险,充分实现市场对土地、人力、资金及物化投入的有效配置,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入世后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从发展角度又进一步赋予了农业信息化新的定位。它是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绿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农业信息化是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急需解决的全新课题。当前,我省正处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变革时期,面临着推进“一主三化”、实现工农互补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新任务。针对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分散性较强、可控性较弱的先天特点,通过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以农业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系统,从下行角度建立顺畅、有效的远程调控管理机制,从上行角度建立及时、准确的基层动态反馈机制,将显著提升农业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 缩短信息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信息化》:“十五”以来,辽宁农业信息化涌现出百万农民上网工程等一系列亮点,受到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请您谈谈辽宁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
万福民:在具体工作中,我省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十五”以来,我省把行业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级完善机构队伍。通过增加人员编制,增配领导职数,进一步完善壮大了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各市县也相应加强了农业信息机构队伍建设,市级普遍建立机构,县级明确专人负责,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达460余个,覆盖全省40%乡镇,农村信息员达4800余人,覆盖全省35%村。
二是健全农业信息工作制度。2002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推行《农业信息联络员工作制度》和《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建立了100余人的市县信息联络员队伍,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农业部门。各地每年报送各类农业信息1.5条以上,从而在全省形成稳定完善的信息采集报送工作体制。
三是构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省农委于2000年建设开通了行业综合网站,2002年推出辽宁金农信息资源平台(www.96116.net),目前网站日更新信息300余条,日点击率达4000余次。近期,辽宁金农网与东北新闻网(省委宣传部主办,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新闻发布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金农网作为东北新闻网的“辽宁农业”频道,与其实现互联。
针对市县在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技术薄弱等问题,我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提供空间,统一技术维护,自主信息管理,共享资源成果”的原则,由省级解决技术和设备,市县负责信息维护。在省级的扶持和带动下,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已组建网站30余个。
四是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推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在农村领域的普及应用,2002年末,省农委与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联合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农村信息网络覆盖延伸在深度、广度上实现了质的跨越。依托电信公用数据网络,建设集大农口范畴、多行业领域信息于一体的省级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制定优惠资费标准,开通96116上网特服号码,省内各地群众通过拨打96116登录辽宁金农网,实行上网费用减半。2004年起,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与省农委联合开展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信息富民活动”,采取省补贴、市配套与农民自筹相结合形式,面向全省农村种养大户、经纪人、专业协会配发政府补贴电脑。该项活动实施两年来,共向基层农民群众发放补贴电脑2000余台。据最新统计,截止到目前,全省农民拥有电脑数量11.5万台,年递增40%以上,全省实现上网行政村2400个,网络信息服务受益农民总计达105万人以上。韩长赋、范小建、牛盾、薄熙来等多位领导就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肯定了做法和成效。2003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省的百万农民上网工程。
五是开通农业信息声讯服务热线。2005年7月,辽宁农业信息声讯服务热线——金农热线正式开通。该热线是全国首例集人工服务和自动语音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声讯服务平台,实行每天12小时人工值守,24小时自动语音支持,全年无休。省内各地农民群众拨打热线号码(16808080)均按市话标准计费。热线开通以来,就粮食直补、禽流感防控、土地承包等三农热点工作,解答了大量基层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热线每日接听农民咨询电话100余个。
积极构筑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农业信息化格局
《中国信息化》:记者注意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已被列入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请问,今后辽宁将如何推进农业信息化?
万福民:是的。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正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将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以资源整合为契机,实现涉农部门横向联合。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共办共享为基本原则,从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设施资源、应用系统资源入手,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工作标准体系,创建省政府农业信息服务综合门户(网站),规范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水平,进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以进村入户为突破,实现服务体系纵向贯通。通过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扩大信息服务覆盖范围。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上下贯通、左右互动、网络到村、信息(服务)入户的多功能信息服务体系。汇集丰富的服务内容资源,组织强大的专家指导系统,构建符合各类需求的灵活、高效的服务平台,实现宣传政策法规、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市场流通、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层党建、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元化信息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