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辽宁5月30日消息 (中央台记者 田娜) 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有个王家堡村,穷山恶水,远近闻名,但今天的王家堡村已成了吸引人的富裕村。
和往常一样,清晨六点,孙晓光就骑上摩托车,来到山上自家的果园里。为果树修枝、打药。他向记者介绍说,开花的大树都是他们家的,这颗有七八年了。一棵树差不多能结300斤,要是一斤能卖一块五的话,这棵树能卖四五百块钱。
孙晓光是王家堡村一位普通的果农,精心管理山上的梨树是他每天的工作。到了秋天,再到周围收购水果运到自家的保鲜库里储藏销售,这样一来,全家每年能有七八万的收入。
王家堡村由穷变富,得益于一个好带头人——村支书王丙铎!过去村里尝试过种粮、但是耕地太少,尝试过发展工业,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和技术过不了关,还是行不通。村民曲丽娜说:“以前咱这地方时穷山恶水,那时候可困难了,一年能收入一百二百的,真穷啊!”
走了几次弯路,王家堡人终于在村支书王丙铎的带领下确立了以水果业为主,柞蚕和林木为辅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山坡上栽上了南果梨,梨树结果了,王家堡村人的日子也好过起来。村民都很喜悦:“有一年卸树就两块钱一斤啊,就是从树上卸下来的青梨,你说多值钱!虽然是农村,但是也不次于城里,吃的用的和城里差不了多少。”
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依靠科技,王家堡村找到了兴旺之路。在当地,种植南果梨的村子并不少,可是惟独王家堡村的梨产量最高,价钱最好。要说原因,还得说王家堡攥住了科技这把金钥匙。村里请来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定期讲授果树管理知识,十多年下来,不但王家堡村的南果梨产量和品质远近闻名,不少村民还成了周围村争相邀请的技术专家,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村民们自己也没想到,穷山恶水也有生产力!
尝到了科技甜头的王家堡村如今又有了新的目标,他们要闯更大的市场,要培养新型农民,培养信息化农民。村支书王丙铎对记者介绍说:“下一步我还是要培养农民,信息化农民,我们不讲和世界接轨,要和国家接轨,和省里接轨,这样来讲我们农民的产品才能畅通,跟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