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积极推进“数字油田”建设扫描
来源:中国石化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信息技术推动勘探开发上水平、出效益,形成了“331”的良好局面

    勘探应用上实现了“三个提高”。一是在处理能力上,初步建成了以微机集群、IBMSP为主要运算设备,以工作站为辅助,大容量磁盘阵列、磁带库为海量存储设备的国内第二大地震资料处理中心,微机群的总节点数达到768个,处理速度可达每秒5万亿次。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年处理能力突破了8800平方千米,使油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由实验阶段进入常规处理阶段,居国内先进水平。二是在处理方法上,装备了OMEGA等3套世界先进处理软件,实现了大型主流软件主要功能模块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更新,形成了以叠前属性、多域去噪、波动方程等目前最先进的处理方法以及自主开发的STseis2.0系统波动方程并行深度成像处理软件为代表的较为完善的勘探方法系列,实现了多套处理系统的技术互补,处理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综合解释建成了以服务器为支撑、以工作站为主力、以高档微机为辅助、以网络为纽带的勘探综合解释研究应用体系,基本满足了常规解释、特殊处理解释和连片资料综合研究的需要,居国内先进水平。

    开发应用上实现了“三个加强”。一是完善了油藏数值模拟并行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200亿次,138万网格节点的油藏数值模拟速度提高到“九五”末期的20倍。能够量化剩余油研究和进行非主力油层的精细分析,充分保证胜坨等整装大油田的全油藏整体模拟。二是形成了以水驱油藏、稠油热采油藏、三次采油油藏数值模拟为代表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列,拥有7类25种具有各自特点和适应性的软件,满足了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实现了综合油藏描述技术系统化。三是精细油藏描述水平显著提高,基本满足了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对精细油藏模型精度的需求。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形成了以自主开发的生储盖综合评估系统(SWAWS)为代表的技术系列,处理解释能力达到每年5000多个井次。

    勘探开发“一体化”应用逐步展开。“九五”以来,胜利油田组织建设了勘探、开发、采油工程、钻井等八大信息系统,在提高各专业系统自身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油田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延伸,为满足专业系统信息共享和细化管理的需要,油田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应用,进行原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并建立了通用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胜利油田从2004年开始着手建设统一源头、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具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级数据中心,为提升“数字油田”建设水平,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业务集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五”以来,胜利油田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配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加可采储量2100万吨,提高采收率2%。在勘探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油田连续22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连续8年实现储采平衡,连续6年产量稳定在2660万吨以上。

    二、抓好“三个结合”,“数字油田”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针对油田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胜利油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动态及时把握、快速反应和生产过程优化水平,油田生产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动态把握的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实现了千米以下油井生产参数动态监测,百公里以外输油管线、供电管网运行状态尽收眼底,提高了生产指挥水平。油田配备了33套钻井参数仪、49套录井参数仪,具备了每年对百口重点探井和特殊工艺井的钻井工程参数以及重点探井的录井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的能力。对45条共计775公里输油管道的压力、流量实现了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泄漏,系统会自动报警,精确度缩小到500米以内,每年减少盗油损失近万吨,今年以来,已应急处置72起报警事故。所有110千伏以上供电线路实现了运行参数回传、运行动态实时监测,故障智能定位,参数优化运行,降低线损率0.5个百分点,减少电量损失3000万度。实现了采油厂外输天然气量的动态把握。31座注水站实现了重点运行环节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15座注水站实现了管线、电机、泵、储水罐等生产参数的快速监测、预警和优化。通过参数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和优化,使得参数调整更加合理,生产运行更加精细。目前,胜利油田对油区关系复杂、产量较高、距离较远的1000多口油井实现了生产参数实时采集,运行状态远程监测。

    二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环节自动控制的结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目前,油田海上原油生产单井平台实现了无人值守,生产装置遥测遥控;9座原油站库实现油气水自动计量,电量、燃油等能耗数据自动监测,机泵自动控制,其中5座原油站库实现超高液位自动连锁报警控制,安全运行反应提高到秒级;对51座变电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使三分之一的变电站具备了无人值守的条件。

    三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过程优化的结合,提高了系统效率和施工与工艺设计水平。油田利用信息技术对机采、注水、集输等系统进行整体优化,通过工艺流程自动监控、设备运行预警保护、生产参数动态优化的配套应用,使得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6.6%,注水系统效率提高了13.7%,输油泵机组平均运效提高了12.1%。在2800口油井应用了机采井参数优化系统,通过对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优化设计,在单井日液增加7.45吨的情况下,输入功率降低了0.99千瓦,百米吨液耗电降低了0.75度,全部实施井系统效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通过应用地面工程三维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1/4,方案优化率由60%上升到85%,每年节约工程建设投资近亿元;通过应用钻井工程设计一体化系统,优化施工参数和钻柱组合,优选钻头,平均设计工期从过去的6天缩短到2.5天,钻井周期平均缩短5.3天,每年降低钻井成本8000多万元。通过应用地震室内模拟系统对地震施工参数实现了室内模拟和优化,优选井深、药量、观测系统等施工参数,地震施工设计周期缩短了四分之一,施工优良率达到了80%以上。

    三、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管理,油田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胜利油田“九五”以来就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了油田经营管理各项业务,促使信息把握更加及时,管理效率显著提高。近几年油田主要致力于系统间的联动,随着ERP系统的上线,信息系统由过去的“单线应用”转变为“集成应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建立了新的管理程序,用标准、优化的流程解决了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国内应用ERP系统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2005年胜利油田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正式上线运行,首批实施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等七个模块。胜利油田按照“替代与集成”的原则,对已上线模块具备功能的,取代了原有应用系统,对目前功能不具备的,通过接口将已有应用系统与ERP系统进行了对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胜利油田克服了原有系统覆盖面广、应用层次深、接口复杂等困难,取得了系统转入单轨运行周期短,各项应用一次成功率高的突出效果。油田共开发接口32个,清理描述了285个现有业务流程,设计完成了303个未来业务流程,组织对3504人进行应用培训。截至目前,系统已生成财务凭证24.5万张、管理会计凭证22.1万张,创建采购订单6948张、销售订单7923张,完成物资采购合同金额27.96亿元,销售原油695万吨、天然气9033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89.6亿元,累计开工项目330余项,预算数72亿元,网络下达31亿元。同时,结合ERP数据仓库模块的开发应用,油田领导信息查询系统与ERP系统同步上线,信息开发逐步深入。ERP系统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油田管理业务规范透明、核算更加细化、决策中心上移。企业会计由核算型向监督、管理、控制型的转变,成本核算细化到了四级,成本信息实现了动态、通透查询,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两级核算、多个账套变为一套账、一级核算。物资供应管理做到了物资消耗点的跟踪、分析,由过去的两级设库、两级采购、计划定价变为一级库存、分区配送、月末加权计价,实现了物资在线提报、在线审批、网上采购,杜绝了网外采购,实现了阳光采购,减少了库存规模,缩短了资金流转周期。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股份公司计划运行,杜绝了无计划现象,建立了标准流程,实行全过程线上刚性管理和控制,超计划投资部分财务将不予过账。销售管理通过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和销货进存管理,使销售流程实现了标准化,并与财务管理实现了联动。

    为了构建油田各项管理业务全面联动,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决策的“大管理”格局,结合集团公司全面实施内控制度的需要,胜利油田建设了生产经营监督系统。在逐步实现有限公司各项管理业务与ERP系统实现对接的同时,将ERP系统线下业务进行整合、联动。系统对油田32个部门的74项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优化,设计了45项标准业务流程。系统运行上线以来,各部门协作处理任务2.49万项,加强了管理协同,实现了347类生产经营信息的授权共享,建立起了有效的监控和制衡机制,部门间业务顺畅流转和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合同审批业务为例,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现在通过网上协同工作,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针对油田与二级单位业务联动的需要,目前正在组织生产经营监督系统向二级单位的延伸,从而逐步实现油田经营管理业务横向与纵向的全面整合。系统还建立了客户、供应商信用信息,实现了客户、供应商的基本情况与油田的交易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并对客户、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及往来账款的清算工作,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四、信息化应用不断拓展,“数字生活”更加丰富

    胜利油田在利用信息技术着力提高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水平的同时,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延伸”———从支持综合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向规范基层队管理的延伸,从服务油田科研、生产、管理向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延伸。

    胜利油田以基层队达标升级活动为契机,实现了与勘探开发密切联系的地震、钻井、采油、作业等与勘探开发紧密联系的13个队种895个基层队的生产管理、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已实施“三化”建设基层队具备了报表网上自动生成、生产管理分析图件网上自动绘制的条件。如:过去采油队每年要上报各类报表178个,共计7210个数据项。目前全部报表具备了数据一次录入、网上自动生成的条件,数据项减少到了1300个。过去采油队的月度报表是手工填写,需要三天才能全部完成,现在通过计算机几分钟就可完成。

    建成的数字电视接收和传输系统,具备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条件的用户发展到10万户,可以接收70套高清晰、高保真的数字电视节目,10套音频广播,14套数字广播节目及电子节目指南、股市行情、信息查询等服务。2005年1月1号数字电视正式开通,具备了电视节目个性化、差异性消费的条件。

    在社区信息化方面,已实现所有新建住宅按照智能化小区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做到三表远抄、有线电视、宽带上网等小区智能化需要的管道及线路同步设计施工;推广了三表远抄计费系统,6.3万户居民具备了水电气消耗量远程抄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试点了银行代收费管理,社区住户水电气费用实现了银行代收;应用了440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居民统一拨打440即可自动向所属社区报修,由社区网上下达维修任务,并对各物业公司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使440真正成为居民服务“事事灵、时时灵”的服务热线。

    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及失业保险“五险合一”的信息联动和社保基金的动态管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应用使门诊就诊环节由6个减为4个,住院检查环节由5个减为2个,实现了门诊病历的电子化,长期保留患者就医档案,规范了医院管理,方便了职工就医。通过两个系统的成功对接,使得全部一级以上医院,45%的卫生所和定点药店具备了持卡就医、购药、医疗费用网上结算的条件。为27万多职工发放了社保卡,截至目前,已持卡就医的职工达到16.7万人,职工门诊持卡就医累计129万人次。

    建成了以现代化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涵盖勘探开发、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内容的油田职工培训信息系统。与中央党校以及6所国内高校联合,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胜利油田学习中心,1.6万干部职工参加了远程培训,为提高油田职工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提供了便利。

    五、积极着手数字油田建设,努力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胜利油田积极落实2005年集团公司信息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应用为导向、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油田”建设。按照2010年全面建成数字油田的目标,2005年重点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2006年重点进行信息集成,2007~2008年主要进行信息应用。

    “数字油田”重点实施“131”工程:即建设一个上下一致、内外兼有、结构合理、源点惟一、标准惟一,覆盖油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油田数据资源中心,建成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三个应用体系,建立一套集成企业关键指标信息的可视化辅助决策支持体系。确定并细化了数字油田建设主要内容为5大信息工程15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了“数字油田”的前期研究,数据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果。

    通过“数字油田”建设,要实现四个转变:数据管理由分散采集、逐级汇总、层层上报向源头采集、集中管理、授权共享转变;地质研究由分专业、多层次的研究向跨专业、不同学科的协同研究转变;生产管理由人工巡检、逐级反映、经验管理向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动态指挥的转变;经营管理由分系统操作、期末算账、事后分析向业务联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优化决策的转变。

    同时建设源头数据采集、基础技术支撑、标准化、组织领导、制度保障和人才队伍等六大体系,为“数字油田”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信息技术已成为胜利油田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必将在推动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石化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