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体制改革面临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我国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力争到2010年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目标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得到解决,新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机制稳固确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稳定化,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有效运行,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明晰、融合互补、协调发展;
——以公司制度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形成较为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要素市场较快发展,与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协调,消费者、生产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基本形成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机制;
——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能够有效发挥,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与其职能相适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得到制度保障;
——中介组织和机制得到较大发展,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多样化,多层次且相互协调的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初步形成。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基本形成,重要性日益增强。
以国内外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商务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以及市场流通对经济全局发展愈益重要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有赖于商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商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商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这是因为:
1、从促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需要看,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火车头”,以及经济增长需要与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相协调,决定了商务工作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特殊重要作用
从过去20年的情况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包括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出口,直接影响消费和出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利用外资目前已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的比重。“十一五”期间,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仅是要增加数量,更重要的是对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质量、效益,以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应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必须通过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流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我国消费率偏低的问题[1]。
2、从促进增加就业的需要看,商务工作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国内流通业历来是吸纳就业和扩大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未来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出口,仍将是增加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从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情况看,商务领域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各国商务发展的经验看,未来商务领域的发展、结构调整和改革,仍将有利于扩大就业。据测算,每出口1亿美元能够创造1.5万个工作岗位,每吸收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创造2900个就业岗位。商务工作吸纳就业的潜力还未充分挖掘。目前国内加工生产能力很大,不少行业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容量,若不出口,许多企业将难以生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也亟须以开放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扩大劳务输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从稳定物价的需要看,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需要保持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需要从商务体制深层次中寻求解决办法
国内贸易直接影响国内商品流通与供求,市场供求又直接影响价格水平和市场的稳定。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对国内市场的价格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敏感性商品的进出口如不能合理、有效调控,就会直接影响物价的稳定。
4、从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看,同样需要研究如何从体制上保证我国对外经贸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要使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交易在内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的方针,要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赖于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上述四个方面情况说明了“十一五”期间商务工作对于经济发展全局的特殊重要性。然而,我们更要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外经贸等商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与内需不足及对外经贸的增长方式过于粗放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总体上看,只有进一步改革、完善商务体制,使对外经贸事业和国内流通事业更加发展、更加协调、增长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商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家在经济上联系越来越密切,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且直接体现在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竞争上。面对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个国家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该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个国家普遍更加重视建立起适应全球化要求的涉外经济体制,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我国也不例外。
1、必须通过建立新型涉外经贸体制,在国际竞争中使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更加有机、协调,以实现对外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效率化增长
21世纪的前十几年,是我国以加入WTO为契机,开始新一轮以与国际经济与规范全面接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目标的体制改革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将出现重大转变。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外竞争一体化,单纯依靠某一项政策或某几项政策的调整,是难以有效调节这种变化所体现的复杂关系的,因此必须抓紧建立符合新形势需要的、规范化、高效率的涉外经贸体制。
2、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涉外经贸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明显增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使国内经济更多地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但是,应该看到,开放度的提高给国内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特别是石油等主要战略资源进口依赖程度高;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遵守其规则,使得宏观调控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国内经济发展中还有不少相当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差,自有品牌和营销体系缺乏,对外恶性竞争、经营秩序混乱,有的地方滥设开发区、违法乱占耕地,有的在吸收外资中拼优惠政策等。这些问题和挑战,对我们进一步加快涉外经贸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实践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高效有力的涉外经贸体制特别是新型促进体制,对各国贸易投资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正面临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种种考验,影响国内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的变数日趋广泛,为此,进一步加强商务活动的促进服务,完善商务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高效、有力的涉外经贸促进体制,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建立新型商务促进体制,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产业配套能力、综合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促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商务领域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水平的要求
2005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内容有:
1、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2、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根据我国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
3、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4、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要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从过去20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商务领域各项事业短期的增长可以以依赖政策支撑,长久的发展则必须依靠体制改革与创新。体制改革是我国商务事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完成新时期我国各项商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仅靠政策上的“修修补补”是不行的,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体制改革总体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的商务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商务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当是:
(一)积极稳妥,适度超前
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看,我国的商务领域,无论涉外经贸体制还是内贸流通体制的改革,都是走在前列的。商务体制的改革过去对商务领域各项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及商务领域自身,都要对进一步加快商务体制改革持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商务领域特别是涉外经贸体制的改革涉及面很广,一方面,改革措施将不可避免地涉及所有经济领域,另一方面,每一个改革方案都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现状来设计,因此,改革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稳妥地进行,特别要注重听取相关部门和所有各类企业的意见。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将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商务发展要体现立足扩大消费的要求,要体现对外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要体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都有待体制创新。进入WTO后过渡期以后,我国商务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准入全面放开,外部压力与日俱增,经济安全问题更显突出,需要早日构建既有利于融入全球化又能防患于未然的涉外经贸体制,显然,商务体制的改革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适度超前。
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商务体制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改革不再紧迫;另一种是过于简单草率,调研、论证不够,准备不足,改革方案仓促出台。
(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根据商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总体改革的进度要求,“十一五”期间商务体制的改革必须全方位展开,从内贸到外贸,从利用外资到对外投资,从商务服务业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从管理体制、经营体制、促进体制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例如,必须对商务领域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运行相配合;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理顺商务发展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的基本关系;必须加强反垄断,促进公平贸易与公平竞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等。
与此同时,改革必须要有重点,抓好重点,按照“发展有新思路”、“开放有新局面”、寻求“改革有新突破”。
(三)统筹兼顾,勇于创新
商务领域涵盖的业务范围很广,涉及国内国外、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商务体制的改革需要做好统筹。总体上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就商务领域自身而言,改革中还必须统筹内外贸发展、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统筹进口与出口、统筹沿海与内地、统筹规模与效益等多方面的关系。
做好统筹,并不等于总是束手束脚,左顾右盼,踌躇不前,而必须在做好科学统筹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上,要有“拿来主义”的勇气,大胆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做法为我所用。
作者:沈丹阳 博士 (商务部 研究院 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