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保成新宠 在家也知天下事
5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环保实验室”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数字环保实验室将以中科院遥感所的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北京师范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化能力为载体,为国家和各级地方环保管理部门建立先进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采用高科技手段提供环境管理决策支持,以及对各类潜在的环境突发事件开展预警预报。
在中科院遥感所举行的“数字环保实验室”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环保局局长周林波在会上介绍了该市的环保系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11月23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那场抗击松花江水污染的战役中,环境信息化网络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而及时的依据,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环境数据,为科研机构保存了科学分析资料。共取得监测数据1278个,编制《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信息快报》400多期,发送《监测快报》58期,发布《水质监测情况通报》6期。
国家环保总局在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提出了建立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信息发布平台的要求。哈尔滨市环保局以建立数字环保实验基地为契机,努力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保证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信息发布平台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周林波介绍,近年来,哈尔滨市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以数字环保实验基地为依托,形成“8个平台,4个中心,6个系统,2个体系,1个机构”的“84621”基本框架,形成了以哈尔滨市环境信息中心为主体,辅以环境信息网络中心、运行维护中心的环境信息内网和公众信息发布外网的格局。建成政府外网、电子政务内网、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网络三大环境信息化网络;建成了环境信息城域网以及集环境信息管理、统计、监测、执法、举报、投诉为一体的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政府的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可靠、准确、直观的数字化、高清晰度实体模型环境地图和权威数据,整体推进哈尔滨市环境信息化向着“数字环保”的下一步战略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