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不是利用信息化来管理公民,而是拓宽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服务。
政府信息化曾被称为政府的现代化革命,也曾被批评为继电子商务“蛋糕”之后的电子政务“大餐”。不论当初的理想如何宏大,面对现状时,我们却陡然发现:全球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高失败率和高风险的十字路口。在政府信息化先驱国家,近年来,高失败率成为致命伤。国际上的一些权威研究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信息化项目的失败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发展中国家的失败比例更高。同时,高风险也是政府信息化的软肋。对政府而言,受国际信息化风险的波及,在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核心数据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被攻击和泄露的可能。对公民而言,安全和隐私已经是发达国家公民最担心的事项。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为正处于高失败率和高风险十字路口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了中长期发展路线。政府信息化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才能走出十字路口。从根源上看,关键是要回归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不是利用信息化来展现各项工作的成绩,而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在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为了建设信息化而建设信息化的简单思维的存在,信息化建设变成了一个“秀”场,导致“政绩工程”多,“形象工程”多,“烂尾工程”多。一些地区和部门单纯地买设备、搞技术、铺网络,与实际工作脱节。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年年岁岁花相似”,“不见新桃换旧符”,信息发布迟缓,更新速度缓慢,没有什么人气。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能够引发政府公共管理全面革新的导火索,能够监控管理流程,整改政府行为,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信息化要实现组织信息的及时传达、精确发送、畅通传递、科学处理、适当应用;信息化过程正是按照技术、管理和政治的要求重组部门,形成信息高效运作的组织架构,通过信息要素增强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协作,吸纳更多的利益相关人,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不是用信息化工具来维持旧体制,而是倡导现代化的管理革命。政府信息化建设要少维新多革命,要与各项行政改革紧密结合,要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做到结合国情、结合工作、结合公民的“三结合”。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不是利用信息化来管理公民,而是拓宽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要扭转技术官僚应用高科技手段严密监控老百姓的观念,规避政府信息化对公民隐私信息的滥用和误用;更要平等对待大多数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公民,避免因为信息化差距放大“马太效应”。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其终端用户群体——公民,不能忽视基础条件盲目上高精尖项目,构建空中楼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人数尚不到总人口的10%,即便是北京的网民也仅占全市人口的28.7%。如果政府忽视公民实际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全套引进国际产品,必然会遭到公民的“信息化冷淡”,成为无用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