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仲文副部长提出:做好信息产业惠农助农大文章
来源:中国电信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4月17日,信息产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副部长苟仲文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全行业员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积极参与,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开创信息产业服务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会议还下发了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在题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中,苟仲文副部长指出,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切入点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产业部门必须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苟仲文副部长指出,信息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产业技术支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内外经验表明,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尤为突出。信息产业全行业在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救治、医药配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是现阶段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医保水平的重要环节,能惠及最广大农民。

三是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是推动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信息技术和产品可以在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构建有效的现代农民培训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信息传媒正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从而逐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五是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可以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乡镇,可以因地制宜地深化行政改革,发展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开展面向农村的各种信息服务,不但能够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还有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开辟了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空间。从现实情况看,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出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信息技术、网络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使得信息产业在面向“三农”的众多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苟仲文副部长认为,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切入点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信息产业部门必须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经过调研和分析研究,我们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举全行业之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一步做好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部与省、政府和企业、运营业和制造业以及邮政部门的全方位参与,各方面通力合作。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涉农部门的关系,联合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工作协调,密切沟通与配合,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把自己的工作同各级涉农部门的重点工作融合在一起,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许多省市的信息化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厅,要充分发挥省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优势,加强组织协调,促进政策的集成、资金的整合、资源的共享,营造好发展环境,开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处理好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不同,起点低、条件相对落后,需要政府拉一把、帮一手,发挥引导甚至主导的作用。但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方面我们的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意识强,应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运维机制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有收入、农民得实惠的“双赢”。当然,坑农、害农的事情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为此还需要加强政府监管,确保信息化健康发展。

第三,处理好典型示范和普遍推进的关系,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以点带面,这应该是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要充分注意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千万不能将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到处硬性推广。点上试点和面上推广不是一回事,推广试点经验要充分考虑各地的主客观条件,不能刮风。

第四,处理好工作指导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务求实际效果。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但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具体推进工作中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在全国乃至在一定区域内都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不同类型的成功经验。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