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
2005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了指导性要求。
2006年X月X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面对已经和即将实施的政策,电子支付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而各支付厂商则暗流涌动。
2005年底,首信以25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支付网关业务,首信集团持有PayEase公司25%股权。
2006年2月,网银在线推出超级网商。
2006年3月,由环迅赞助的“环迅杯”第二届中国电子商务大赛拉开帷幕,为期5个月。
2006年3月,YeePay易宝并购西部支付,原西部支付公司作为YeePay易宝四川分公司。
2006年4月,云网对旗下的在线支付平台进行了最大一次的改版,突出体现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2006年5月,快钱在推出email、手机支付后,联手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电话支付业务。
2006年5月,支付宝联手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工行中国工商银行签发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证书U盾与支付宝数字证书共享,并委托工商银行对客户交易资金账户提供托管服务。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一系列的举措,无疑是应对即将出台的政策而采取的策略。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就像是一条刚刚修建起来的高速公路,可以通往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而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正好似运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不明朗的政策、如何创新、如何盈利等等正像是团团迷雾,遮挡着人们的视线,。拨开迷雾,还高速公路以晴朗的天空,让一辆辆崭新的汽车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使大家的愿景。
电子支付之惑
互联网的诞生就是让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让一切都变得更加便捷。网上购物、网上缴费、在线聊天、音乐下载等等业务,均与电子支付有着密切的联系,2005年第三方支付厂商风起云涌,2006年网上银行业务不断创新,都意味着电子支付将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然而,在这即将到来的繁华背后,仍有很多困惑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监管政策合理吗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以下简称《一号指引》)至今已经有7个多月,当时,“除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外,单笔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人民币,每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限制一经出台,便引起了多方质疑的声音。过低的单笔交易根本无法实现高额商品的买卖!
《一号指引》直接影响了刚刚兴起的电子客票业务。一家电子客票代理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指引颁布后,该网站的线上支付即下降了30%。为了保住用户群,该网站除了鼓励用户使用数字证书外,还另辟了一条“新径”——结盟银行。
由于机票是实名制,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一应俱全,因此具有可追溯性。该网站便与某些银行私下达成“默契”,只要是协议银行的用户在该网站购买电子客票,可以完全不受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的限制。此举却也很快显现弊端:有协议的银行用户数量没有猛增,而那些没有协议银行的用户却严重下滑。
《一号指引》不是电子客票网站唯一的“痛”,对于即将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该网站负责人更是忧心忡忡:“国内的银行有近两百家,我们不可能与每一家都达成协议,与第三方支付商合作也是重要手段。新办法实行,势必抬高门槛,减少第三方支付商数量,也大大缩小了我们与第三方支付商合作的范围。”一位参与该政策制定的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按目前参与制定政策的一些专家的意见,第三方支付厂商将面临大洗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上限,将只在征税上有意义,而不再约束业务经营范围。这意味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将与中资银行相同,国外的网上银行也将染指中国市场。看来,“内忧”未平,“外患”又起。
电子支付是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厂商还是政府对于这个产业的理解都需要加以磨练,再加上中国的国情有别于国外,很多模式无法模仿。面对诸多因素,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既要保护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又要清除潜在风险,对政府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
银行、支付商的问题
《电子签名法》明确规定,只有第三方认证的服务机构才有资质颁发数字证书,央行也希望通过一个统一标准的认证证书,规范网上银行的安全。然而,利益的趋势使各大商业银行似乎无视法律的存在,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在由自己的一个部门颁发数字证书,遵守《电子签名法》的规定,依法开展业务的银行微乎其微,这并不有利于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良性发展。
与银行相比,网上支付公司由于前期未有政策束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数量级提升迅猛,至今已有40多家。
2005年的一场价格战,让所有的网上支付公司记忆犹新,整个市场陷入无序状态,正如一位支付公司负责人所言:“不够聪明的混战,不是在培养用户,而是给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掘墓。”短视的“跑马圈地”,进一步挤压了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带来更多的资金风险。
进入2006年,《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的风声不经而走,这与价格战相比,简直就是生死令。根据征求意见稿,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外资的股份更被控制在25%以内(有一种说法是49%),个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80%。此外,账户型支付商,有人指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合法性,一些企业的虚拟帐户有的一年已经做到20多亿,存在很大的社会风险与金融风险,处在法律边缘,稍有不慎便会进入雷区。上述种种说法在支付公司之间传递着,游走于央行已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不明朗的政策,不明确的资金限制,使他们感到身上背负了一块巨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付商的市场定位与市场部署。
支付产业链主要由银行、商户与维系两者服务的第三方构成,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而部分以出售支付网关起家的支付公司,虽然有一定银行支付网络体系,但受困于市场营销、服务经验与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在面临突变的市场环境下,来不及向服务转型。
盈利是一直困扰支付厂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单单靠收取1~2%服务费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因此,部分厂商开始涉足一些地下活动,游离在法律的边缘。
此外,制约电子支付普及的另一大因素是消费者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误解以及旧有的消费习惯的改变。
随着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估计最迟将会在今年秋季公布,而2号指引也会进一步出台。洗牌后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以及进一步规范的银行体系,加上不断的创新,才是构建电子支付产业的最大保证。
消费者的质疑
安全问题,对进行网上支付的用户而言是首要考虑的。支付宝大力推行数字证书,并与工行达成协议实现数字证书共享,即工商银行的数字证书(U盾)用户无需另行申请支付宝的数字证书,使用工商银行发行的U盾即可享受支付宝数字证书的全部功能,得到同样的安全保障。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却又对此种自发数字证书的方式产生了质疑。近日,她在工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为了安全购买了U盾数字证书,回家后经过多次安装才得以正常使用。因工作需要,他又办理了华夏银行的网上银行,同样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买了一个数字证书,但是CFCA颁发的。她有些困惑了,如果一个人要开通多家的网上银行,为了保证安全,按目前的情况就要购买数个不同的数字证书,还要在电脑中进行数次的反复安装与调试,如果出差在外地,口袋里是不是要装上一堆U盘。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网上银行的初衷就是便利,对银行而言是每一个网上银行帐户对应着一位用户,但对于用户而言,一个人将会面对数个网上银行账户。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在大力扩张,数字证书可以说是有一块致富宝地,谁也不想把这块资源拱手相让。
但是假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数字证书,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用户消费者,政府应该在后面的指引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彻底理清这一市场,否则法律的效力很难得到保障。
电子支付的战国策
2005年,由哈佛商学院出版、W.钱金着写的《蓝海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大反响。著作中,作者指出,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雨腥风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作者同时提出:要赢取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
细看今天的电子支付格局恍然发现,这里正上演的一幕幕蓝海与红海的战争。
网上银行驶入蓝海
虽然,央行出台的《一号指引》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积极方面看,数字证书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被给予了高度关注。也许是因为安全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2006年,银行把它戏称为“网上银行”年,各家广告牌随处可见。在走访了各家银行后,记者发现,银行界并不像第三方支付那样章法混乱,而是在根据自己的特色,逐步驶入蓝海。
网上基金风生水起
进入2006年,随着股市的上扬,基金成为投资者高度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基金交易和购买时间是交易所开市为准,即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这对投资者而言必须请假才可购买,便捷成了他们最迫切的需要。2006年4月,工商银行与16家基金公司联手推出网上基金一站式服务平台并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宣传。尽管早在2003年工行就推出了网上基金业务,但此次规模之大,服务平台覆盖面之广尚数首次。“以基金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工行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开办网上银行账户,这将带动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处副处长周永林如是说。
而作为起步较晚,刚刚进入该业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一气签约了7家基金公司。只要是持有农行金穗卡持卡的用户,便可通过各个基金公司的基金网上直销业务平台购买基金,并享受特别优惠。据早先签约的国联、鹏华基金公司反馈,该业务自开办以来,投资者反响强烈,每天的新增开户数量及交易额在稳步攀升。
网上基金,开户、申购、赎回,统统都在鼠标轻点间完成,如此便捷的理财手段,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这将会成为网上银行的最大卖点之一。
电子客票四方云动
据了解,从6月1日起,航空公司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成本压力,全国将试行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监制的电子机票行程单,作为旅客购买电子客票的付款、报销凭证,这意味着电子客票将全面取代纸质机票。而中国最大的航空机票电子分销运营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信”)更表示:中国将在2007年全面实现电子客票。
业界人士分析,电子客票的采用,可为航空公司节省数亿元人民币,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年可达1200亿。
如此诱人的市场以及利好的消息,使其成为网上银行又一大关注点。
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航空电子客票”服务。深发展银行推出“发展网航空电子客票”服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机票资讯、预订服务由掌上通公司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由浦发银行提供。而兴业银行也于今年4月与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网上银行“航空电子客票”业务,并在其网站首页增加了“航空电子客票”栏目,客户可点击此栏目自助申请注册成为“兴业-掌上通电子客票”会员,查询和网上购买电子客票并推出为期三个月的“上兴业网银,赚免费里程”电子客票有奖促销活动。
电子客票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银行作为电子客票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个人消费极具潜力
个人网上消费主要集中在C2C和B2C两种模式的网站,随着上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费理念在悄然发生着转变,网上支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家常便饭。而C2C网站也由过去的两家独大向多家发展。而B2C市场,曾经一度不被人看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很难合理的控制,以至于目前B2C上销售最多仍然是图书、影碟等低价值产品。然而,这一切因eBay易趣、淘宝的突然杀入而改变了。网上购物将从此可以涉及大宗电器、家具等物品,而质量由于是厂家直销更可百分百的放心,因此,这将是一个急剧增长潜力的市场。
一些银行已经对个人消费表现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一季度,浦发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签约客户数同比增长521%;交易笔数较2005年同期增长60%,交易金额较2005年同期增长576%,交易量稳步攀升。尤其是网上支付,呈直线增长态势,一季度的交易笔数为2005年全年累计的1.64倍,交易金额为2005年全年累计的1.79倍。在“淘宝网”上,浦发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笔数已经达到月均五万多笔,交易金额月均1500多万。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金运曾开玩笑地说道,“对我而言,听到浦发能满足百姓的需要,要比说浦发是最杰出的银行高兴得多。”
个人网上消费市场将会随着数字证书的普及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作为B2C商家的网上支付渠道,网上银行未来将会比任何第三方支付更具实力。注重服务细节,注重用户体验将会是成功的根本。
B2B需强势关注
提及电子商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网上购物,其实,B2B电子商务的应用才是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根基。据统计,2005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较2004年增长了37.1%,达到6446亿元,B2B交易额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中占据将近95%的比例。而在B2B电子商务市场中,赛迪顾问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66亿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小企业2005年实现的交易额中,藉由第三方平台实现的交易额达到2300亿,同比2004年增长58.6%,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83.2%;相对而言,行业和地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较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最主要途径。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1300万中小企业客户目前仍只能在网上达成交易,网下完成交易,这大大降低了双方交易的效率。
而5月23日,工行的介入,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通过合作,阿里巴巴将可借助工行网上银行技术和服务,把企业的交易“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整合。
对于企业,银行是他们最信任的机构,而中国聚集着大量中小企业的行业网站又何止阿里巴巴一家,如果银行能与这些行业网站达成某种共识,或者制定某种规则,这将会使整个中小企业市场向电子商务迈进一大步,而银行也将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份额。
第三方支付红海突围
第三方支付是一个朝阳产业,被VC高度关注。网银在线的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近期还将获得近2亿的风险投资。资金对第三方支付厂商而言或许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目前的焦点,主要要集中在政策和创新上,面对即将规范的市场,经历了同质化的惨烈竞争后,各家支付厂商老总们都在思考着红海突围策略。
传统领域牵手电子商务
正当各位支付精英商讨如何创新的话题时,市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家电连锁进军电子商务。国美电器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家电连锁店争夺互联网地盘将带来一场革命,有可能打乱目前家电连锁市场格局。”这也为第三方支付厂商带来了新的商机。
据国美透露,今年“五一”黄金周,国美网上商城全国销售火爆,全国38家网上商城家电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其中,一些新开业的二级地区网上商城销售势态更是喜人,销售额几乎是平时销售的5~6倍。让国美着实尝到了甜头。
而大中电器也不甘落后,其网上商城(www.dz1982.com)已与首信展开合作,“首信易支付”的Logo也赫然出现在网上商城底端。
纸质飞机票将被电子客票淘汰。9588掌上通的副总马志良告诉记者:“他们曾经也像其他支付厂商一样到处接网关,但无法盈利的事实促使他们提早转型,2003年开始专注于机票领域。”凭借行业的资深,在该领域9588掌上通依托提供解决方案,早已实现盈利。
现在大家交水费仍需要看好字数,然后等自来水公司业务员上门收取费用。很快,这种现象将会被网上支付所取代。首信总裁汪旭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首信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支付系统的建设,但自来水公司对其原有的营销系统改造由于信息化要求高,因此相对缓慢。一旦建成,用户只需登陆自来水公司的营销网页,通过网上支付即可完成。”此外,彩票也是首信关注的焦点。
网上保险、音乐下载等等,传统领域的变革,对第三支付厂商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接入支付系统,一方面是把支付打包进一揽子解决方案中销售给客户,另一方面是资深的背景,这或许是一条出路。
虚拟产品暗藏商机
腾讯qq人物是虚拟产品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通过购买虚拟服装、背景等等,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另一种心态。近日,记者在电视中看到了杭州有一家叫e都市的网站,把杭州城几乎完全搬到了互联网,而且,用户可以自己订制自己的e都市,但目前似乎仅限于三维地图的查询与订制。试想,如果此类网站进一步发展,变成一个虚拟城市即注册用户可以在里面购买房屋、建立商铺等等,这也是会带来一个偌大的市场,而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厂商完全有理由与其进行合作,提供支付方案。快钱总裁关国光告诉记者:“现在的网上支付物理产品只占5%,快钱即将与猫扑和搜狐合作,目标就是虚拟产品,帮助网站把流量转变为钱。”当记者问及这是否在未来会与银行发生冲突时,关国光打了一个比喻:“银行就像电信,他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值不是核心,这就像新浪通过短信赚了很多钱,而电信却作不了新浪的原因,银行与快钱就好比电信与新浪。”对此市场,马志良也表示了赞同。
虚拟产品蕴藏着很多商机,记者甚至在思考一个虚拟杂志社,目前有很多人擅长写文章,而且爱好各不相同,也有很多人经常去拜读,但现在的大部分电子杂志仅仅是杂志社提供素材,由设计公司来设计制作,并没有充分融合web2.0的思想,但如果把这些都交给个体,由他们通过某一社区自由组合,有负责采写的有负责制作的,还有负责推广的,这将是另一种虚拟社区。而基于互联网个性化的音乐、视频、图片等,都将是支付可以涉猎的范围。
再进一步分析,虚拟产品很可能会涉及到虚拟货币问题,这又将涉及到政策的敏感性,如腾讯“财富通”的q币,据内部人士透露,今后虚拟货币有可能统一到中国人民银行旗下发行,这也意味着目前所有通过虚拟货币支付的支付商都将面临新的转型。但同时这也给了有实力支付厂商一个新的机会,央行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不可能亲力亲为,势必会需求一些有实力的支付企业加盟共同来完善和推动虚拟货币的发展。而www.ige.com此类国外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网站,是否可以给政策的制定和未来虚拟货币的发展提供一丝启迪呢?
虚拟帐户大有市场
虚拟帐户给了人们一个更大的买卖空间,而这是其他类的支付手段所无法实现的。关国光指出:“网关型支付手里没有用户资料、具体信息和交易习惯,这就好比是过去的瀛海威,给电信做了踏板,是给银行的打工仔。”而阿里巴巴近期的一系列动作,3月支付宝推出数字证书,紧接着又与工行达成协议,和工行U盾实现数字证书共享,5月阿里巴巴与工行合作,为其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更多服务。阿里巴巴似乎在把自己与银行大佬进行紧密地绑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幅增加支付宝的筹码,政策的出台势必会有所顾忌。此外,支付宝目前的帐户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快钱也已经500万用户。一位支付公司的内部人士指出:“虚拟帐户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但一定会在国家金融体系监管之下进行。”
对于中国的虚拟帐户该如何发展,光国光的回答很有气魄:“Paypal的成功是偶然而绝非必然,电子支付只有成为网上的VISA机构,才可以发展壮大,快钱的目标是5~6亿用户。”
这或许也回答了目前贝宝在中国进展缓慢的原因,不同的环境,会衍生出不同的物种。
信用卡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甚至在韩国一家手机商获得许可推出绑定信用卡的手机,去超市购物只需要手机上的识别器即可完成结帐。而支付宝早在2005年4月便与Visa达成协议,简单说就是,只要你手上有一张Visa卡,无论这张卡是招行、工行、农行还是中国银行所发,也无论这张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银行所发,无论卡里所有的是人民币还是美元,你都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和消费。虚拟帐户将会把信用卡的体系直接推广到互联网。
作为应用,虚拟帐户由于可以实现用户间的自由买卖,除了目前的淘宝、eBay易趣外,还可以广泛的推广到校园BBS、大型社区论坛、虚拟产品等等领域,春光无限。
在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像环迅、网银在线等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虚拟帐户,有的只是碍于政策的不明朗,而待字闺中。
B2C市场尚需挖掘
有人认为B2C市场作为红海作战的焦点已经很难寻求突破。但网银在线推出的大卖场,着实在B2C市场掀起一阵波澜。“过去5000家商户中只有1000活跃,70%没有交易量,推出大卖场就是希望扩大商户交易量,提高退出门槛,与商户间的合作更加紧密。”网银在线总裁赵国栋和记者坦言,“目前交易额在7000万,只有达到一个亿才能赢利。”
环迅是中国最早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之一。2001年4月,上海书城成为环迅的第一家商户,当时的月交易额是37元。到2006年4月,通过环迅IPS平台实现的月交易额超过了1.5亿元,商户超过2000家。其负责人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靠从交易量中收取手续费来获利,环迅在为客户提供支付平台的同时,还会不断努力帮助客户提高销售额。”
而支付宝由于背景的特殊性,一些大型的B2C商户由于考虑到用户信息外泄的问题,不愿与其合作。但也是由于背景的原因,支付宝广罗中小型B2C商户,同时,利用淘宝的优势,帮助一些商户入住淘宝,增加他们的知名度,提高销售量。中国卡网市场部经理郑海曾指出:“此类合作是一种双方受益,对我们来说希望赢得更多的机会,对支付宝而言希望把他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工具。”
在B2C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对第三方支付厂商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手则,如何处理与银行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云网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云网近期将与建行合作推出一个大型活动,而支持银行发展网上银行客户,对我们的支付业务来说有利商户依赖性的培养。”记者登陆了数家银行的网站发现几乎家家都有网上商城,而这背后的合作又是一种商机的体现。
B2C市场远没有饱和。
聚焦国外电子支付
由于文化环境、消费观念的不同,造成PayPal一直以来的一家独大。其发展形势也很值得政府以及中国同行思考。
在2005年底,Dell开始接受PayPal支付。而PayPal推出的在线礼卷服务,更使得商家可以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在线礼卷。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礼卷进行促销,全新的服务将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买家。
2006年PayPal又宣布提供基于短信的移动支付服务PayPalMobile,美国与加拿大用户可通过移动电话随时随地发送付款与购物。而欧洲、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市场已有很多不同模式的短信支付服务,PayPal的客户基础将帮助该业务进入更大规模的应用。
近日,Yahoo与eBay全面合作,使PayPal成为Yahoo独家第三方在线钱包供应商。根据协议,PayPal将集成到Yahoo网络服务中,面向商家与合作伙伴。而PayPal对Yahoo社群的渗透也早已存在,Yahoo自身的P2P支付服务PayDirect一直未能战胜PayPal,2004年底Yahoo拍卖业务开始接受PayPal支付,2005年底Yahoo商店集成PayPal,商家可将PayPal作为唯一或补充支付手段。而Yahoo申请了6年的P2P货币交易系统专利也已获批准,在线P2P支付服务关键在于可有效控制在线欺诈,尤其以信用卡作为资金来源。
Google支付服务作为一匹黑马,已经在GoogleBase和GoogleVideo平台上试用,距离作为独立支付产品推出的时间已经不远。
记者手记
电子支付作为一个即将兴起的产业,将会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作为盘踞在该利益链条上各方,如何划清利益的界限,如何共荣?
“牌照制”对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来说是一件利好的消息,中国的支付环境之所以迷雾重重就是因为缺乏一个滋润其生长的环境。就像是园丁修剪树木一样,去除残枝败柳,树木才可以健康生长。因此,历数目前40多家的电子支付厂商,其实孰去孰留,大家也已心中有数。对于未来的发展,相信还将进行1~2次洗牌过程。
对电子支付的大胆猜想:
1.支付网关型业务会主要集中在几家背景和实力都相对雄厚的第三方支付厂商。
2.电话支付仅仅是电子支付的一个延伸,不能成为发展趋势。
3.虚拟帐户争夺将异常激烈,但可创新的空间仍然大,完全可以差异化竞争。
4.贝宝对PayPal来说是个难产儿,未来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影响。
5.虚拟消费、数字产品成为支付厂商的主流业务。
6.虚拟货币,方兴未艾,央行统一规范,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买卖交易。
7.网上银行成为独立运营部门,在企业间扮演第三方角色。
8.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将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出而得以发展。
9.就传统行业看保险、股票、基金、家电、建材等,随着数字证书的普及都将会成为电子支付的重要应用。
电子支付工具定义
广义的电子支付工具包括卡基支付工具、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等。随着电子银行的兴起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技术日趋成熟,电子支付工具品种不断丰富。电子支付工具从其基本形态上看是电子数据,它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功能,利用电子支付工具可以方便的实现现金存取、汇兑、直接消费和贷款等功能。
网上支付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的行为和过程,通常情况下仍然需要银行作为中介。在典型的网上支付模式中,银行建立支付网关和网上支付系统,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网上支付指令在银行后台进行处理,并通过传统支付系统完成跨行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在传统的支付系统中,银行是系统的参与者,客户很少主动地参与到系统中;而对于网上支付系统来说,客户成为系统的主动参与者,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系统的结构。常见的网上支付模式有网银模式、银行支付网关模式、共建支付网关模式和IT公司支付模式。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电话采取编发短信息和拨打某个号码的方式实现支付。手机支付系统主要涉及到三方:消费者、商家及无线运营商,所以手机支付系统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即消费者前端消费系统、商家管理系统和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消费者前端消费系统:保证消费者顺利地购买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可随时观察消费明细账、余额等信息。商家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查看销售数据以及利润分成情况。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是手机支付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包括两个重要子系统:鉴权系统和计费系统。它既要对消费者的权限、账户进行审核,又要对商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监督,看是否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此外最重要的是,它为利润分成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