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8日讯(记者保婷婷 王学健)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透露,自2004年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方案及推进战略研究”批准立项以来,项目组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十余个城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在什么是数字城市、为什么建设数字城市、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城市和怎样建设数字城市四个方面作出解释,并提醒数字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要提防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花瓶工程”。
王家耀谈到,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的虚拟对照体,是既能虚拟现实又可直接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城市综合系统科学;在技术层面上,数字城市是以“3S”技术等为支撑、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在应用层面上,数字城市是在城市诸要素构成的一体化数字集成平台上,通过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以可视化方式再现现实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对现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对中国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衡量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经济社会实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王家耀介绍说,“数字城市”总体上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处于最基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处于中间层,对下屏蔽数据资源的颁布和异构特性,对上向应用系统层提供透明的、一致的编程接口和环境;应用系统层处于最顶层,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数字企业和数字社区,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城市信息系统的有机整体。
王家耀建议,中国数字城市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注重实用的方针,利用15~20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他强调,要制定一个积极而又稳妥的数字城市建设推进战略:一是要结合中国东、西、中部地区各自的城市特点,在总体建设方案指导下制定符合各城市自身特点(技术、经济、文化背景)的推进战略;二是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城市的物质基础来抓;三是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四是从一开始就抓住促进并实现信息共享这个核心;五是从本质上认识数字城市与现代服务业的一致性,通过数字城市建设促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他还指出,数字城市建设的独立地理单元以中国的地级市为宜,从地理范围约束、人口规模约束、经济规模约束和生态环境的非溢性约束四个条件看,地级市能起到信息化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