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奎:信息产业应担当农业信息化重任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季金奎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就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三农”服务,而信息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开发、推广的基础和主力,理应在农业信息化中担当起重任。

  季金奎指出,首先,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建立起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网络,以简单易学的方式,全方位、多途径、高效率地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源源不断送到农民手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技术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其次,推进农业信息化,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再次,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向全世界开放。由于长期受非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对国内外市场需求、价格、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信息支撑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与国际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信息系统,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向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翔实的农业信息,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同时有利于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应用新技术,增效节本,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季金奎认为,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二是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三是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四是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他指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围绕需求,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就开始起步,“九五”期间,提出了农村经济信息建设规划;1994年12月,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从那时起,在国家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创造了很多方法模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农业信息化既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季金奎指出,从目前来看,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产业参与的需求是很强烈的,信息产业应在技术装备、网络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而电信业也可以在其中提供丰富的业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他认为,信息产业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原则:要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服务;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实施有效措施;要突出重点,在某些时候,可采取典型示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