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爆炸物品信息化管理 雷管编号“终身跟踪”
来源:国际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中新网6月13日电 6月13日上午10时,中国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部署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在会上介绍称,中国是雷管生产的大国,年产量高达32亿枚,多年来雷管流失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爆炸物品,特别是作为爆炸装置、起爆源雷管的管理,一直是公安机关关心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公安部就开始了雷管编号管理的研究论证工作,并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将《工业雷管管理技术研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工作小组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研制了系列雷管编码打号机,开发了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雷管生产源头进行编码打号,利用计算机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登记跟踪管理,达到了个别识别、监控流向和落实责任的目标。

  徐沪说,2004年这一中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雷管管理技术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任主任委员的国家级验收,并通过了成果鉴定,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目前,全国每年生产的32亿枚雷管已全部实现编号管理,并且保证10年内不重号,与之配套的全国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实践证明,实施雷管编号管理制度,建立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达到了对爆炸物品特别是雷管的“全程监控,终身跟踪、户籍式管理”的目标。

  徐沪说,通过记录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六大环节的流向轨迹,将责任制通过技术手段与责任单位、责任人挂钩,不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够迅速地查到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从而提高了责任认定的可靠性,提高了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涉爆从业人员都形象地说,现在每发雷管都有了自己的户口,一旦流失,责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徐沪指出,从2001年以来,全国涉爆案件连续大幅度下降,这与雷管编号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北京市公安局自2003年应用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以来,利用信息系统查获涉爆案件33起,处理涉爆人员170人,收缴炸药1541.35公斤,雷管97169枚。

  徐沪介绍说,2005年3月15日正是全国“两会”即将结束,代表返程之际,群众在河北省邢台县境内,京广铁路白马河铁路桥下发现一爆炸装置,内有炸药1.5公斤,导火索一米,编号雷管一枚。邢台市公安局迅速查询到该雷管是河北某民爆公司于2004年4月生产的,8月销售给邢台县民爆公司,9月县民爆公司将其销售给本县会宁镇刘井村巩玉林。经深入侦查,专案组迅速锁定目标,将犯罪嫌疑人抓捕。

  经查,犯罪嫌疑人自2000年以来,因开饲料厂与人多次发生纠纷,产生报复心理。2005年1月,盗取巩与林饲料厂雷管、炸药、导火索制成爆炸装置后抛至发案现场,企图嫁祸巩与林。

  此外,针对一些地方利用硝酸铵化肥私炒炸药的问题,我们已经会同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迅速抓好农用硝酸铵改性的工作,凡是达不到抗爆指标的硝酸铵,立即进行整改,禁止销售,从源头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