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今天能源短缺!”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新闻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机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在6月11日至17日开展2006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组织能源资源紧缺体验活动,倡议在6月13日停开办公区域空调一天,6层以下办公楼停开电梯一天,自驾车上下班的职工换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一天。 


  水利部机关干部爬楼梯

  “希望永不会有能源短缺那一天”

  本报记者 于猛

  “累啊!”“真不敢想如果真的缺电一个月会是什么情况!”6月14日下午,在水利部主办公楼6楼口,不少机关干部气喘吁吁地叙说爬楼感受。今天,位于北京白广路的水利部机关停开主楼1—5层、北楼、生活服务楼电梯一天。在主楼,如果在六楼以上楼层上班,就必须从一楼步行到六楼才能坐上电梯,部长、司长无人有特殊待遇。

  水利部机关总值班室工作人员说,因为工作性质,需要楼上楼下跑动,一天要跑不少趟,今天爬楼的感受真是不太轻松。虽然停开电梯只是一种形式,但这种体验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能源缺乏的后果,有助于节能意识的提高。

  也有人坦言:“希望今天快点结束,明天电梯就会开了。这样,年纪大的,身体不太舒服的同志就不会那么受累了,真希望永远不会有能源短缺那一天。”

  政府网站重复建设、很少更新近万元的高配置电脑只用来打字……专家呼吁

  节约须治“隐性浪费”(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国庆:

  重复建设、相对封闭、很少更新是眼下某些政府网站的“通病”,这是典型的信息浪费。政府网站建成这样,不仅增加行政成本,还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可由指定部门专门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建基础数据库,整合相关部门信息,提高电子政务效率,这样更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达到更高层次的节约。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

  对政府采购,很多人存在“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错误思想,缺乏综合考虑、精打细算。政府采购不像企业那样严格追求效率,有的地方政府总是希望预算扩大化,由此体现权威。

  关键是建立包括事前审查和事后审计两方面的约束机制。加强道德约束,培养官员的行政伦理。公共机构的行为、做法,基于公共利益展开,政府采购中的隐性浪费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深入思考和研究“什么叫节约”十分必要。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也就是说,“节约”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最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他从社会化生产的特点出发,对节约问题提出的深刻见解,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浪费”不仅指使用价值的浪费,也指“逝者不可追”的时间的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要反对物质形态的浪费,更要反对效率低下等隐性浪费。

  本报记者 肖潘潘 报道

  人事部机关干部步行上下班

  “40分钟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见下图)

  本报记者 李章军

  6月13日9点15分,记者来到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何文芳的房间。

  “您今天是怎么来上班的?”作为司局级领导干部,可能会开车。

  “多少年了,我一直喜欢步行上下班的,一般情况是坐一刻钟公交车,走40分钟的路。”何文芳笑答。

  “那您是不是离机关很近啊?”

  “我住在牡丹园,一趟要用1个小时。”

  “人事部机关像您这样的工作人员不多吧?”

  何文芳随口列出了长长的一串名单:“人事部走路上下班的同志很多,其中有司处级干部,也有不少年轻同志。我们经常会在路上碰见,大家一起说说笑笑,40分钟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

  据了解,在人事部机关大楼内办公的300多工作人员,只有30多人开车上下班。

  中残联机关办公室内空调停机

  “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本报记者 潘跃

  6月13日14点30分,记者赶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在电梯门口等了5分钟也不见动静,一名机关的女同志说:为了节约能源,日常的三部电梯已经停止一部运行了。

  14点45分,五层中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办公室,室内空调处于停机状态。

  王新宪说:“早在去年,中残联机关就按季节特点制定了不同温度和天气状态下的节能措施实行标准,明确要求,除残疾人外,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上、下楼不得乘坐电梯;中央空调由专人调控,每日巡视、测定各办公室温度,适时调整供气量,夏季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节约能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身体力行,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科学决策是最大的节约(编余)

  张铁

  6月13日,许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过了一个“节日”。坐公交、走楼梯、停空调……时间不长,节约量不大,意义却不小。节约是美德,美德需要弘扬,政府机关走在前面、以身作则,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更大的浪费,来自决策失误。某些城市的道路,修了挖,挖了修;某地斥巨资建机场,年年赔本,找不到经营者,最终撂荒闲置。上级一句“指示”,基层忙个半死;上面一个文件,下边忙上半年。而这样的“指示”和文件,有些却是“拍脑袋”的产物,没有仔细调查,未经科学论证,忙也白忙,干也白干,造成巨大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机关作表率。而对政府部门而言,杜绝显性浪费的同时,厉行“隐性节约”,无疑是更好的表率。当前,特别需要严格决策过程,完善决策制度,落实决策责任,因为,科学决策就是最大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