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如何迎战WTO
来源:博客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内容提要】[摘 要]科技浪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步伐,在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meet challenge of WTO for college student
Liu haibin
[Machinery Dept of Shashi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00]

[ABSTRACT ]:sci .& tech tide vast and mighty ,makes people who follow it will proper .following the pace of sci-tech age and facing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college student ,under the favorable condition of entering WTO ,shoul  d foster a sense of crisis and determine a new concept of talents in order to train themselves to be a new type and versatile talents with world riented insight .

[KEY WORDS] :WTO; college; student ;talent .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一、认清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入世后的大学教育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作出了关于批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全新的经济领域内的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与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对接。

WTO对中国教育及其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需要更大的探索与改革,尤其是对大学人才教育的改革,更应该深入到原有的生活理念和思维空间进一步进行一系列关于“民生”即生存教育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知识是迎战WTO的基础,尤其是知识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掌握和创造新知识的人才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江泽民主席在1999年1月8日会见国家科技奖获奖代表时指出:“实现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关键是人才。”当今社会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邹东涛曾提出人才有四种:

(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地研究与创新。

(2)“︱”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掌握某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

(3)“T”字型人才。这种人虽然知识面比较宽,又有一定专长,但弱点是不能冒尖,缺乏创新。

(4)“十”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意识。这种人才就是复合型创新人才。

显而易见,第四种人才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人才。在WTO的市场经济下则更注重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还必须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必须具备思维的自由性、独创性以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全新的人才观。中国入世后,国际间又将展开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战,中国则是这场竞争中的主要战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争夺将使这场竞争的新的焦点。

 

二、努力适应社会环境与大学教育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WTO为中国营造了“面向世界”的教育。国家也将以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上。措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深化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加强国家创新工程的建设。

(2)       进一步开放教育产业,促进教育产业纵向深入。

(3)       加强知识转化的法制化管理和保护,促进科研技术与社会与企业挂钩。

(4)       进一步改善国内教育投资环境,将教育窗口进一步开放,并且大力扶持民办教育。

这说明国家正在放宽教育产业,让教育更加适应WTO的市场经济需要。

与此同时,大学的职能也在扩展。大学除了教学与科研之外,同时也在越来越多地为人类社会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学正在为解决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商业与文明、工业科技与人文精神、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个人与集体、继承与创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全球化与本土化等重大问题提供了交流与对话的空间。

WTO使大学有了新的活力,国际化办学使大学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在申请“211工程”预审报告第三部分“北京大学整体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实行国际化的办学方针,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大学教育也正在努力迎接国际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时代的特殊性,努力适应社会大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三、大学生如何迎战WTO

1、树立全新人才观,注意培养自身人才形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才竞争都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竞争。无数事实表明,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南开大学前校长母国光院士曾论述了“胜者全取”(WTA:Winner takes all)的观点,即在很多重大领域,都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竞争。

尤其当教育走出象牙塔,并以产业部门的形态进入社会,进入市场。培养“WTA”型人才尤显重要,而未来的竞争焦点就在于此。展开国际间的人才竞争战,中国将是主要目标。可以说,人才就是地位,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因此,一个聪明的、卓有思想的大学生一定会在培养自身形象上狠下工夫,努力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国际意识和创业观念。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全新、一流、高水平的国际顶尖人才。

2、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训练

(1)       培养危机意识,开发竞争思维

当中国走入WTO后,WTO将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维改革,这便是新的理念、新的规则、新的空间、新的机遇,而更多的则是新的挑战。迎接挑战而不是逃避挑战,努力解决挑战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机遇。我们只有在迎接挑战中确定解决自我发展中的新问题,才能获得自我发展中的新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地进行自我发展呢?首先,应培养危机意识,开发竞争思维。通过竞争来达到发展的目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首先要有危机意识,因为危机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全新人才观的基础。没有危机感,就没有竞争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所谓居安思危,就是要求应该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为自己而思危,为祖国而思危,为未来而思危。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正如英特尔的风云人物葛鲁夫(Grove)激情的论述:“必须偏执与‘凡是可能的,都将成为事实’的规则,偏执与‘愈是成功的时候,愈是危机四伏’的恐惧,偏执与‘对现实清楚的掌握,才是制胜的基础’的经验。”这正说明了,应该永远努力做一个思危者。

其次,要有竞争思维,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论述竞争思维:“人人都是人才,相马不如赛马。”约瑟夫·罗马诺斯(Jose Romanos)在《冠军缔造者》一书中也写道:“才能并不是特殊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是动机。”这种动机,其实就是竞争思维。可见,企业、社团、国家都将竞争看作是重要的发展动力。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与国际间的人才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保守的人才观已被社会抛弃,竞争的人才思想,已在新得人才市场中形成共识

因此,开发竞争思维,在危机中求发展,是大学生迎战WTO的本质动力。

(2)       培养综合素质,训练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新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之间的界线将变得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走向新的高层次的学科综合。约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和帕特丽夏·阿巴顿(Patricia Aburdene)曾在他们的《2000年大趋势》(Megatrends2000)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的图画:“我们站在新纪元的开端,在我们前面是文明史中最重要的十年,是充满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革新,前所未有的经济机遇,令人惊奇的政治改革和非凡的文化复兴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培养综合素质。从不同知识、角度去分析不同空间的问题。这将会更加有利于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更加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索尼公司推行了这样一个政策,只要被公司录取,它就不管你过去受到怎样的教育或训练,都将你看作一个能有成就的人,一个创新者,一个“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者”,并作为建设更好未来的一名贡献者。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其次,都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真正训练自己的创新能力。那么这种方式就应该是教育。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解放管理》(Liberation Management)中写了两点忠告:“1、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2、教育并不以你获得最后一张文凭为终止。”你必须认真地接受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就是学习。维娜·艾莉在《知识经济》一书中写道:“学习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越强,获得持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有通过学习,尤其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达到培养综合素质,训练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得到生存和发展,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多么迅速,都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并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发展。我们正跨入一个学习创新的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趋势。可以说:个人的奋斗过程就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3)       培养国际观念,开拓人才思维再创新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来说,从WTO的进入来说,中国的大学生不但要考虑中国情况怎样,还要考虑国际情况怎样,这样才能赢得WTO。

大学生应该树立国际意识,培养自己的国际观念,将眼界放得更加开阔一些。“立大志,求真知,不断拼搏,不断进取。”从而开拓全新的人才思维。

这种全新的人才思维就是要求人才能够全面认识国际情况,能够全面分析国内形势和自身情况,具有冒险勇气和创新魄力的全新人才思维。这是高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才观点的再度创新。是入世后的新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努力形成的共识。

 

四、从创新角度看“英雄”与“时世”

新颖的赛伯空间,全新的比特世界,揭示了信息社会创造的全新的精神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将更加突出人的“个性”,即“自我形象”。科林·罗斯曾在他的课程培训的研究成果中提出:“对于我们能否是好的成功者——或和干脆就是能否做好任何一件事而言,我们的自我形象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个时代需要“个性”任务,需要创新知识的人。在“数字化”的时代中,有着看准机遇,当机立断、务实创新的微软天才比尔·盖茨;超人胆识、非凡信心,英特尔风云人物葛鲁夫;超凡魄力、独具领导才能与个人魅力的IBM扭亏能手郭士纳;以及坚持理想、敢于拼搏、不断抗争英特尔的AMD顽强斗士桑德斯。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创造出来的“数字化浪潮”中的斗士,是时势造了他们,创造了领导知识经济的时代宠儿。我们称:时势造英雄。

大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的巨大作用也不能抹杀,他们的带动力量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他们领导着社会的主体文明,领导着社会的知识创新。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用对经济、对文化、对法律、对道德,甚至对存活观念产生着极大的冲击。这些领航者,正悄然改变着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我们也应该辩证的说出“英雄造时势”。

中国进入WTO后,为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断拼搏,不断开拓,做创业者,做拓荒人。”努力树立国际人才新形象,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英雄”,应是当代大学生努力奋斗进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幼松著 数字化浪潮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6月

2  何传启 张凤著 竞争新焦点——知识创新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年1月

3  张光兴 马勇等著 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论纲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

4  陈鸿清著 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 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 2001年1月 107—115、130—146

5  二十一世纪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北京:清华大学编印 2001年11月 1—20

6  He chuan qi,N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Structure Function and Indicators. Wu Shu yao,P.Papan edited.Proceedings of98’ Sino-French Workshop on S&T.Polilcy CHEP Spinger 1998.18—26

7. 萨维奇  第五代管理   珠海:珠海出版社  1998年

8. 奈斯比特、阿巴丁  2000年大趋势   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 1991年4月

9.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微观经济学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年9月

10.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宏观经济学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年9月

11.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12. 梁顺福   关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兰州大学学报  2002年02期

13. 比尔·盖茨  未来之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14. 王邦虎  校园文化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

15. 德鲁克  新现实——走向21世纪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年5月

16. 张甜  加入WTO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01期

17. 胡向东  自学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学报  2001.年03期

18. 母国光著 志存高远——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