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存在的东西,怎么在网上就找不到呢?”“费了半天的时间,查到的竟是20多年前的旧法律文本。”说起网上检索,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信息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有些信息留存于纸质文档或尚未经过信息化手段处理,而成为“沉睡”的信息,如何在信息时代加快传统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我国信息
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从而达到人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目标。
让沉睡的信息苏醒
“近年来,国家在中小学、高校投入数百亿元,但是教育资源依然没有能很好地整合、利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综合处处长刘学民说,这就像“修了高速公路没有车,有了车没拉货”一样,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他说,我们必须对信息的再利用好好挖掘,“唤醒”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尚存诸多薄弱环节,教育界大量宝贵的资源,如教师的教案、试卷集、教学磁带、录像带等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和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档案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档案利用率较低。5月10日,外交部向公众开放了25000多件1956年到1960年的解密档案,占那个时期外交档案的六成。外交部计划将部分解密原件上网,研究者将可通过网络解开近半个世纪前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的历史谜团。
为了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大信息共享程度,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制度”、“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支持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等工作已被提上重要日程。
让孤立的信息联通
半年前,在一家网站工作的徐先生为了买新房,跑了四五趟华夏银行才办好贷款手续。近日,为了贷款买车,他不得不再次经历繁琐的手续,在建设银行、保险公司和车行之间来回跑。他说,这都信息社会了,怎么不能将银行之间的客户信息共享呢?
过去,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是谁有钱谁就建,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块块的“信息孤岛”。专家介绍,由于技术标准、体系、接口存在差异,使本来可以互连互通的信息不容易实现共享。比如计生部门控制人口信息资源,税务部门控制税收信息资源,公安部门控制公共安全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通过国家财政采集得来,如果这些信息资源能够为各个政府部门共享,无疑将节省很多成本。
专家指出,未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当实现3个转变,即信息产业向做大做强转变、信息技术应用向普及深化转变和信息资源利用向互通共享转变,而其核心是由信息技术供给导向向市场信息需求导向过渡。
互联网带来的开放性使得孤立的信息联通起来成为可能。与自然界的“资源”不同,信息资源也不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相反,信息资源被重复使用得越充分,它产生的效用就越大。
让优秀的文化信息流行
“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流失于网络时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峰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大量积累的有价值的社会信息资源,因为没有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很好地为人所用,不利于保存、传递、共享,不仅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垃圾信息充斥网络,而且也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应用的冲击下,面临流失的危险。
目前,互联网上80%的信息都是以英语为媒介传播的,通过中文来传播的信息只占4%,这与我国1.11亿的网民数量是极不相称的。只有扩大中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占有量,才能增强我国在互联网上的声音,增强汉语的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改善公共文化的传播,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增强文化产品在网络上的供给能力,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