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码高新区原动力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根据昆明高新区管委会提出的“289”工程,建设“数码高新区”战略,结合昆明高新区即将进行《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十一五”和“数码高新区”规划》的编制,针对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现状,我们对“两园”入驻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走访调查。


  截至去年底,“两园”共有入园企业132家。一期基地企业42家,二期基地企业42家,园外企业48家,总注册资本为5.19亿元。其中大学科技人员创办企业67家,留学人员创办企业65家;生物医药企业55家,光机电企业28家,IT企业21家,新材料企业15家,环保企业3家,咨询企业10家;经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22家。在科技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和昆明高新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两园”的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并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初步统计,“两园”共有36家企业实施专利208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均为原始创新。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计划,在税收、引导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先重点支持。特别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推出,成为评价和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中小科技企业争取社会资本的“敲门砖”。

  调查发现,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性强的项目和企业,由于其技术的垄断性、市场前景的可观性和较强的竞争优势,一般容易得到政府、产业资本的优先支持,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企业的成长速度也快于技术创新程度一般的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6家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7项,除此外园区企业还承担火炬计划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以及其他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扶持共计97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激发了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园区企业专利的实施。

  调查发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园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其实现途径主要有购买、合作以及科研人员自己创办企业等。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80%以上来源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技科研院所。因此继续加强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增强园区中小科技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入园企业中,领办、创办及承担科技项目的博士为67人,硕士95人,归国留学人员72人,其中被省市授予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8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

  技术创新活跃给园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园区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园区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从1999年创立至今,共获得29项专利,公司效益显著上升。截至2005年10月,该公司实现产值1.93亿元,利润5900万元,全年有望实现产值2.5亿元,利润8000万元。该公司拥有各种专利29项,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反过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增强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了一种创新与经济不断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在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厅和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两园”先后投入近100万元资金建设了智能协同办公系统和中小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平台,提升和提高了园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去年5月,云南省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确定为2005年度创新基金创业项目的服务机构之一,强化了对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服务和管理。今年,该园区还向科技部和云南省科技厅申报了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共享平台协作网开发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科技厅和科技部的立项,获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资金90万元,从而完善“两园”的服务功能。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