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记者 宋雪芬)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地区期货业诚信建设,完善北京期货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北京期货商会日前举办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班,北京地区41家期货机构的信用管理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中证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是继该信用体系建立以来的第二次改版,北京期货商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京信用管理公司在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北京地区期货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二期设计更加突出行业宣传
的功能,信用管理作用进一步增强,系统增加了信用记录、行业记录、监管记录、社会记录等四大项信用公示内容,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查询系统更加全面和便捷。
据了解,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是北京地区期货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建立信用档案”为突破口,尝试从诚信措施、制度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等角度入手,健全期货行业信用管理机制。该系统是在北京证监局的指导下,由北京期货商会具体组织开发、建设的。据介绍,从2003年年初开始,北京期货商会曾就信用管理系统建设问题到上海、北京等地区相关行业进行调研,形成了《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系统推进证券市场诚信建设》调研报告。在吸收其他部门和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地区和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信用管理体系的结构框架,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大系统、七个环节。三大系统分别是: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用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规范系统;七个环节分别是:信用记录系统、信用揭示系统、信用评价系统、信用服务机构、微观层面制度安排、宏观层面制度安排和管理。2003年9月,北京期货业信用管理体系从研究阶段进入开发阶段,2005年2月正式启动。
目前,北京地区期货业信用管理体系已经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利用北京信用有限公司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出完整的北京期货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制度;建立了指标全面、覆盖面广泛的信用档案。目前北京地区已经建立并使用的信息体系包括:期货公司信息指标(共155个指标项)、期货营业部信息指标(共96个指标项)、高管人员信息指标(共106个指标项)、从业人员信息指标(共70个指标)。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信用档案的建立,共有37家期货机构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502名从业人员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其中高管人员56名。在建立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完成了北京地区期货机构和人员的信用信息系统采集整合,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下一步丰富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北京期货商会还在研究关于居间人信息指标、机构客户信息指标、自然人客户信息指标,将更多的行业群体纳入诚信管理。
据介绍,借助北京信用管理公司的信息优势,目前北京信用管理系统已能初步形成评价能力。自2004年起,要求期货公司在年检时必须提供由信用公司出具的评价报告,据此掌握期货公司及其股东的资信状况,更好地把握期货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目前,北京期货商会正在研究如何将信用信息报告应用于高级管理人员资格核准年检及期货公司股东资格核准等项目中,以更好地服务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