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作为国家审计永恒主题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点必须相应调整,以保证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尽快形成并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和财政机关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政审计也逐步实现了两个重要转变: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在支出审计方面,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转变。财政审计的内容已由传统的财政预决算审计、财政决算、财政收支活动及预算外资金审计扩展到部门决算审签、政府采购审计、财政风险审计、环保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等专业审计。公共财政制度下,财政审计监督范围覆盖政府所有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目标是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监督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职能的有效实现。由此,政府财政审计应着重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综合预算审计
综合预算审计就是把组织管理预算执行的部门和具体执行预算的部门看成一个系统,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和税务、国库、海关等部门参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导,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体系。从预算收入审计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审计出发,逆向延伸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在审计项目实施上,实行统一计划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定性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应。
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审计,促使政府加速中国公共预算管理机制的重塑工作,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促使政府延长预算的编制、审批时间,完善编制技术,提高政府预算的计划性和和科学性;加强财政税收预算的法制建设,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法治性;通过部门预算审计,推动各级政府逐步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通过社会保障预算审计,监督社会保障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推动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社会化程度高、有充分资金保证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审计平台,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和增值风险,保证社会保障资金良性循环和有效运转;监督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有效实施,有效控制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外部环境。
通过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审计,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对国有资产、企业改制和股权转让的审计监督,防范国有资产处置并购中的腐败和资产流失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经营过程中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的审计监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
二、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审计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就是要将本级财政集中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促进贫困、落后财政经济的发展,使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均等化目标。针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权划分不科学、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情况,财政转移支付审计应以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目标,以审计调查为主要审计方式进行开展。通过审计,推动建立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规范化财政体制:从立法上真正确立地方一级财政的地位,由市场确立各级政府职能和支出内容,依法建立与事权相统一的相对独立的地方政府税收来源,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
三、大力推进政府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是公共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如何分配和使用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增加公共的利益,这就产生了外部的评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公共财政的责任行为,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政府绩效审计就是在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公共财政制度下,与政府绩效相关的是社会目标与结果,而非直接的产出或活动,应以结果为评价标准。政府绩效审计应从公众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与项目的绩效评价开始,进而选择部门进行绩效审计,最后再逐步在整个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推行绩效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是经济性即少支出,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资源的成本;二是效率性,即支出合理,使用一定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成果,或使用最少资源取得预定成果;三是效果性,即支出得当,计划和方案的实施取得预期效果或实现预定目标。其共同点,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通过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促使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行计算机审计
公共财政制度的内容丰富,需要许多功能强大的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作支撑。我国财税部门正在建设金财工程、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就是为了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相适应。公共财政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给财政审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公共财政制度下,财政审计监督需要覆盖政府所有财政活动的全过程,把事前审计调查、事中审计和事后评价有机地连成一体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依据。因此,财政审计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积极开发财政审计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审计机关与公共财政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以便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问题,从全局上、规律上查清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努力提高财政审计监督的效率。(作者: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