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政务网建设引发百亿商机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而作 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无线政务网的建设近日又有新进 展。记者从摩托罗拉公司获悉,可容纳5万个用户的上海800兆数字集 群政务共网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行,以帮助上海市政府进行城市管理 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该网是上海市政府2006年政府实事建设 项目之一,也是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强城市管理的一个范例。由 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
 
集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平 台,因此,这一市场的启动,将为参与建设的信息服务企业带来新的 商机。
  实现多部门间的无缝连接

  上海市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采用的是新一代TETRA数字集群 系统。摩托罗拉已与上海电信签订合约,为上海市政府搭建该网络。 摩托罗拉公司执行副总裁、网络及企业通信事业部总裁格雷格·布朗 称,该网络的突出特色在于,它是一个基于全IP技术的TETRA数字 集群系统。

  “通过该网络的部署和实施,能够实现各个不同部门之间,比如 政府和地铁等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而且,这个无线政务网还能够将 目前上海的公安、地铁、海港以及未来的航空港系统进行更好的连接。 ”格雷格·布朗说。他表示,“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该网络都能够 做到无缝连接和无缝移动。”

  据了解,该系统将全面覆盖整个上海的行政区域,首期建设还要 对上海市部分标志性建筑、重点要害单位和重要交通设施进行室内环 境的覆盖。网络可容纳5万个用户使用,将用于执行一些关键业务和 关键任务的应用。该政务共网具有完备的话音调度、指挥通信功能, 可提供强大的组呼、通播、紧急呼叫等通信手段,而且还可提供集成 的、一体化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短信息和移动电话功能,支持API 应用开发和VPN应用。

  “上海无线政务网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比如自动为汽车寻 找方向,能够进行数字传输,”格雷格·布朗说,“而这些应用在以 前陈旧的系统和网络基础上是做不到的。”他表示,整个系统将在今 年年底投入运行并实现用户放号、入网,今后还将作为一个技术平台, 为2007年的上海特奥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提供服务。

  目前,该政务网已经具备与上海已有的800兆TETRA数字集群系 统互联的基本条件。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表示, 该公司将进一步配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完成有关方案的编制,届时 上海将构建成亚太地区最大、最完整的无线政务共网之一,最终实现 各分离网络的有机融合,实现应急通信的有序化,使得上海市的日常 管理、重大活动的组织以及抢险救灾和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置变得更 加规范和高效。

  “把不同的网络集合成一个网络,这不仅在成本上会有所节省, 而且能够更快地对市民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摩托罗拉亚太公司 副总裁巴比尔·辛说。他表示,该网络使上海市政府有能力进行各个 不同部门之间的无缝沟通和连接。

  百亿市场有待深挖

  “政务网的建设是摩托罗拉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高瑞彬表示, 中国很多城市都需要建设这样一个网络,来满足关键任务的需求,甚 至港口、机场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地铁等等,都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网 络,这一市场潜力非常大。”

  数字集群通信专家委员会主任郑祖辉对城市应急联动市场的前景 也非常看好。在近日举办的一次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研讨会上,他表示: “我国有30多个省会以上城市,有300多个地级市,有240多个具有50 万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还有2000多个县城,大规模的城市应急联动 系统建设将快速发展。”他认为,“这将是一块数百亿元的‘大蛋糕’。”

  如果按照欧美的发展经验估计,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市场规模至少 要在1500万用户以上,而国内实际的发展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

  不过,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被逐 步提上日程,无线政务网市场将显示出巨大商机,而在无线政务、重 点行业等专业领域,数字集群通信的应用已经成为传统。

  以郑祖辉为代表的专家们认为,我国在2002年就已启动了城市应 急联动系统的试点运行,尽管起步较晚,但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广州、成都等一些省会城市都已开始建 设,还有一批中级城市也已经或正在建设应急联动系统。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国内似乎现 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而对于在应急联 动系统中担负重任的数字集群,仅在标准层面,也是外有TETRA、iDEN, 内有GT800、GoTa,用户正面临着多种选择。

  有资料显示,2006年~2009年,我国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将进入 建设期,政府将逐渐加大应急联动系统的投入。尤其是今年年初,国 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标志着中国 应急体系的预案框架已经初步形成。而且有消息称,我国已经开始制 定有关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标准,如何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建立防灾、 减灾的应急处理系统,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性的灾害,已成为政 府部门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

  特别是,由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 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图形图像、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 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通信、信息及指挥系统平台,这一市场的启动, 不仅为通信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将为众多IT厂商打开广阔的市 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