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空军航空兵某师的空勤灶便开饭了,各种点心、小菜近20种。
营养师说,这些饭菜的搭配,全是经过科学计算后安排的。她指着一台电脑说,这就是空军在空勤灶推广的膳食营养监测系统,能自动生成食谱并对营养水平评估。“你看,今天飞的课目是大强度空地对抗,每名飞行员的空中飞行时间长达5个小时。”她把这些数据一输入,计算机屏幕上飞行员消耗的热量数值便呈现出来,随即早餐、间餐、午餐等一系列食谱的内容和时间也随之出现。
飞行员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战斗力。有资料表明,在世界航空史上,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因飞行员空腹曾导致多起事故。“多长时间要进食,对于飞行员有严格要求,有大强度高载荷的动作量还要提前进食。”航医说。
9时30分,飞行员们的午餐开始了。坐在类似于大客车的飞行员餐车里,他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起八菜一汤的自助餐。
“这么早就吃午餐,吃得下吗?”“飞行员吃饭就像孕妇,要少吃多餐。对于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不能随着性子来,而是严格地对照数字吃够标准。”
“我最爱吃黄豆和芹菜了,可这两样菜今天的餐桌上就不会有,因为今天飞大强度课目就不能吃这些产气的食物。”“以前我爱吃猪肉,可为使身体更强壮,现在也改吃牛羊肉了。”来自江南水乡的飞行员说,数字逼着他们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在训练现场,空中的“红”“蓝”对抗刚结束,走下战机的飞行员便脱下一件“小背心”,由航医取下一块芯片,把存储的信息输入电脑。很快,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的心电图、心率、呼吸率等主要生理参数尽显屏幕。如今,他们对飞行员身体、心理状况的判断,由过去凭感觉转变为由一个个精确数据来把关。曾经有名老飞行员对身体的自我感觉很好,却被“小背心”叫停,原来他患上了只有在大载荷空战中才能显现的一种心脏疾病。
“就连每天的跑步、打球等个人运动,我们也作了时间、节奏、频率等方面的数字要求,我们过的是数字生活啊。”大队长潘晓初诙谐地说,飞行员只有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飞行员生活进行干预,新战机改装进程明显加快,团队整体战斗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