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勇:从七个方面加大防治学术腐败力度
来源:科技部 更新时间:2012-04-14

科技部 
 
近日,科技部召开防治学术腐败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尚勇就从制度建设的源头上防治学术腐败加强制度建设向中央主要媒体通报了有关情况,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科技部办公厅、发展计划司、条件财务司、基础研究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尚勇指出,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从源头上根治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创新环境,对于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至关重要。2002年以来,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反映的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在认真听取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科技部与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监查局密切配合,从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入手,会同有关部门作出了《关于改进科技评价工作的决定》,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科技部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多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标本兼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治理学术浮躁等不正之风,优化创新环境。

尚勇介绍,科技部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大防治学术腐败力度:

一、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

为防止科技管理中可能产生的腐败和不良行政行为,避免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科技部从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开始,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加强源头治理工作,综合运用规章制度、网络等手段,严格制度和程序管理,并调动行政、监察、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监督。

首先,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网上科技计划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运作和管理,使立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即使有所谓的“跑部钱进”者,也得不到什么特殊的待遇。目前这一平台已初步建成并正式启用,今后还将不断予以完善。

其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今后原则上都要实行网上申报管理,建立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的机制,实行网上评审等制度,并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

第三,科技部将充分利用网上评审、网上公示等手段,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凡不涉及保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评价等信息,都要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针对重复立项、多头“交账”的现象,建立能够覆盖相关部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数据库等,加强综合信息管理,通过查重查新,严堵重复立项多头申请,避免交叉与重复立项;同时,积极制定科技项目统筹协调管理办法,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调,适时就国家、部门和地方的各类科技计划当年进展及下一年度安排等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形成科技计划的年度报告制度,提高科技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二、实行科技项目分类评价,纠正原有的导向不科学的弊端

在以往的科技评价中,出现了科学技术评价分类不明确,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为了纠正这一不科学的导向,科技部根据《关于改进科技评价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出台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

已试行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地方在于提出了要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建立不同的评价导向,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活动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并明确界定了评价工作有关各方的职责。对于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项目,要以市场效益来评价;对基础研究项目要以研究质量而不是以论文数量来评价,且对于无保密要求的重大科学技术活动的评价,还可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参与,以推行科学技术评价国际化。

新的评价办法还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实行不同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避免一刀切。在分类管理上,有项目种类的差别,如有计划项目、基地项目、人才项目;有项目层次的差别,如国家项目、地方项目、部门、行业项目、县市区项目等;还有活动对象上的差别,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产业化活动。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我们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同时还注意到了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并予以侧重考虑。如规定评价费用应由委托方支出,不得由被评价方支出,以保障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再比如强调公平地对待“小人物”和“非共识”项目。同时还确定了评价周期,减少评价数量,避免过多过繁的评价活动。

三、项目评审突出质量为主,力戒学术浮躁浮夸

在过去一个时期的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少科技人员提出了项目评审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评价结果使用不当等,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这一问题在新的评价办法中也得到了系统的纠正。

新的评价办法虽然实行了分类评价,但所有评价都强调一点:评价时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得以数量代替质量。在科技计划管理上,科技部已把创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评审的主要依据,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取得专利的水平。通过这样的引导,一些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在知识产权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十五”期间,“863”计划共申请专利22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0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00余项,发表论文7万余篇。其中发明专利总申请量是前十五年总和的17倍。再有,对于基础研究,引导科研机构避免单纯的论文数量导向,不单纯以SCI(国际科学论文指数)上收集论文数量多少为评价标准,强调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强调论文引用率方面的指标,以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甚至有条件地引入国际同行评价。

此外,科技部还将在以下工作中继续进行改进,包括:

——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制度。“十一五”将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和完善独立的评估制度。

——制定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共享机制和办法,建立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数据库,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创新成果的报告、登记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转化和共享。

——倡导新的科技成果评审模式。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不再组织成果鉴定,与产业相关的成果可以通过市场来评价,基础研究成果则通过论文、引用、国际会议得到公认,避免滥用不切实际的“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等评语,杜绝不实材料,坚决抵制和反对虚假的、形式主义的评审活动。

——继续推进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在继续实行对项目奖励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对人才的奖励;同时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减少奖励的层次和数量,提高奖励的质量和引导效果。

四、完善评审专家机制,防范评审中参杂“人情”因素

针对原有的评审专家机制存在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评价活动中存在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等问题,科技部将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

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

五、建立诚信制度,加强科技人员道德自律

长期以来,由于诚信制度不够完善,评价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科学家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为此,科技部己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科技计划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预算、验收等各关键环节中,对各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咨询、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并将其信用状况作为选聘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诚信制度要体现鼓励和约束两方面职能。对于信用良好的机构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对于信用不良的机构和人员,要加强监督管理,并视情节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经核实后要按规定程序予以公布,以示警戒。

六、严格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针对越来越多的科技投入和越来越大的社会期待,严格经费监管势在必行。科技部根据不同类别科研活动的特点和科研管理的规律,来监管政府的科技投入。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化和长效性。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办法,实现了一个计划(专项)一个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经费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制定《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针对科技经费执行中存在的共性、突出的问题进行规范,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监督机制。

第二,实施课题制,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经费管理新机制。在预算配置方面,实行预算评审评估机制,改变了传统的半页纸定预算,重项目管理、轻预算管理的状况,实现了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公正性。在经费管理方面,建立了全过程管理的机制。改变了传统管理过程中重前期决策、轻过程管理的倾向,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程序。

第三,重视科技经费监管,开展专项审计,规范科技资金运行。

自2004年开始,每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大范围的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工作,涉及科技部归口管理的所有计划和专项。04、05两年共审计项目2000多个,审计涉及资金约150亿元。从总体上看,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情况是好的,也对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对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科技经费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七、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从多个关口把住项目执行质量和实施效果

针对过去个别领域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和过程管理等问题,科技部已通过有关制度文件明确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决策、咨询、管理、实施等各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并将进一步形成咨询、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科技计划主管部门侧重于计划目标的决策;项目组织部门和实施单位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负责。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强化项目责任制,加强监督。对按照层级目标确定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

科技部还将充分发挥各计划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过程管理,把好项目验收关。积极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实施可引入监理制度,促进课题监督与评估的公正性与独立性。对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要及时依据《课题任务合同书》和批复的课题预算,对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国家各主要科技计划都对课题验收的内容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863等一些国家主要计划还专门制定了验收规范,以保证课题验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尚勇指出,根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制度建设和科技人员思想道德自律两方面结合上双管齐下。好的制度,重在落实。今后,科技部将在制度落实上狠下功夫,加强监督、监管,有效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