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IT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郑州和温州,虽然分别位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二者都拥有着足以自傲的资本:一个是黄河滔滔,嵩岳莽莽的3600年商都,一个是大海碧波、商贾往来的商业重镇,一个遵循的是轩辕源起,淳厚朴实的中原文化,一个是经世致用、讲求事功的瓯越文化。不同的文化养育了不同的人民和行事风格,这点在两地网上审批平台的建设模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一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在从审批型、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电子政务作为帮助政府实施服务转型的IT系统,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中行政审批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作为政府转型服务的第一步,陆续在不少城市上马。所谓网上审批,是指将政府为企业和公众办理的各项行政事项和服务事项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进行受理和审批,只要通过互联网,利用网上审批系统提供的导向式服务就可以方便、快速的办事。

    “网上审批的根本目的是便民,并以勤政为目标。便民,就是使办事成本降低,办事速度加快。而勤政,则是使政府效率提高,办事更透明,杜绝腐败。”郑州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盛铎认为,只有正确认识网上审批的目的,才能在建设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根据自己城市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审批平台的建设模式。

    温州速度和郑州效率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温州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温州速度”甚至成为了“高效、便捷”的代名词。因此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开始,建设统一的审批平台就成为温州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便民便利速度的重要任务之一。2004年9月,温州市政府开始了技术和商务方案两轮招标,最后来自北京的美髯公科技赢得了这个项目。在对49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优化与梳理之后,2005年10月27日,网上审批系统开始试运行。温州市审批中心主任戴振韬告诉记者,现在网上审批大厅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800件左右,窗口承诺件的提前办结率达到95%以上。截止今年3月底,通过互联网办理及审批大厅办理的累计办件量已达118327件。

     同样,从2006年月3日1日开始,郑州的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同样的便利。商品房预售许可、排水许可证核准、教师资格认定等278项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申报。郑州市教师刘兵很形象地向记者描绘了郑州市网上审批:“网上审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开在网上的服务窗口,公众可以通过点鼠标来申请和接受服务。至于点完鼠标之后的情况,那就是政府的事了。”这就是整合的力量:事情变得有序而简单,高效而合理。

    “可有可无”的审批大厅

    温州的审批系统采用的是系统和数据的大集中模式,简而言之,就是“2+1”,“2”是两种集中的受理方式:即物理集中的审批办事大厅受理和网络虚拟的统一门户网站受理,“1”指的是政府各部门都在一个审批平台上协同工作,集中审批。“先进和实用是我们建设温州审批平台时考虑最多的两个因素,” 戴振韬告诉记者,之前温州市已建设有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那座圆形的现代建筑,以前总被市民比喻为收发室,“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建好后,市民可以在家里通过外网——温州审批网进行网上预申报和申报,如果在家上网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到物理审批大厅现场办理,大厅办事人员在统一的内网上提供服务,这样物理审批大厅和虚拟的审批中心相辅相成,真正为市民实现一站式服务网上审批。”成功实现了无缝衔接的网上审批大厅(门户)和传统的物理审批大厅,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多种服务方式,也实现了从收发室服务到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的过渡。

    “2+1”的模式听起来果然不错,不过,当记者采访另一个刚刚完工不久的郑州网上审批平台时,却发现他们的经验却是对物理的统一审批服务中心说“NO”。面对记者的疑惑,郑州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盛铎笑了,“不同城市在建设统一网上审批中心前,在行政审批实现形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因此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模仿一种模式,只会盲目扩大投资,浪费政府资源。”据他介绍,与温州不同,郑州市早先各个职能部门大部分都建设了自己的审批大厅,如果重新投资一个统一大厅,不但使过去各单位已建成的大厅成了摆设,而且前期投入必然增大。因此郑州市利用虚拟的网上审批中心,把全市各部门的审批大厅都连在了一起。盛铎为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各政府部门审批大厅比喻成各种银行,把电脑比喻成提款机。市民在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进行办理,也可以去就近的审批大厅办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样原有各部门的审批大厅在新系统的支持下仍然发挥着作用,而依托网络和统一的审批系统,郑州市不用再投巨资建设全市集中的行政审批大厅,整个政府还能协同工作,资源共享。

    顶层规划、资源整合是选择关键

    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标语被挂在城市四面八方时,如何把它落于实处从一开始就是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便民利民为主要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更要强调这一点。政府信息化建设投入应该是和本地经济收入成正比的,不可否认,政府信息化建设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但这动力应该是锦上添花而并不能雪中送炭。因此当各级政府把电子政务纷纷作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时,如何避免浪费,如何根据城市情况不同选用电子政务模式,如何在不同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电子政务的升级模式,都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城市,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便民手段,采访中,温州和郑州的两位电子政务“建设者”热心地为自己的同行们“献策献计”。

    “资源整合是关键,”盛铎认为,在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浪费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网络资源,往往流失在人们的无意识之中。有些城市在建设某些项目时,已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专网,其他部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网络来传输自己的数据。但不少部门往往以安全、保密为理由,拒绝此种方式。不但带宽资源被极大浪费,由此付出的网络租用费也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资源整合,不搞重复建设,并不是说说而已,必须要有切实的措施和机制来确保这一原则的实施。”戴振韬非常同意这位同行的看法。

    戴振韬认为,要想使资源整合落到实处,顶层规划、分步实施是一些经济实力尚不充裕的城市搞好电子政务的捷径。“应用软件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有一个完善的软件设计好电子政务的顶层框架,占项目三分之二的硬件可以分批投入,这样在资金上可以有一定的回旋。”同时承建了两个城市网上审批平台项目的美髯公科技总经理吴永祥对此可能最有发言权,“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政府的特点、城市经济文化是不同城市政府确定自己网上审批建设模式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要有大型的审批中心,功能丰富的网站。对于欠发达城市,如果要建设成熟的电子政务平台,一定要做到务实。

    电子政务不是面子工程,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方便百姓的手段。当重复性建设、信息孤岛等很多名词还在中国不少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时候,温州和郑州市用自己创新的理念解决了存在已久的问题。十一五规划中,电子政务作为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创新模式建设电子政务是今后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之势,也许不久后我们可以看到数个县城统一建设电子政务,或者政府只是租借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等等新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