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流动人口多,犯罪案件发案率高,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针对高检提出的业务建设、队伍管理、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机制,浙江省检察机关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6月8日,记者为此采访了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庄建南。
深化认识 定期考核
《中国信息化》:高检提出业务建设、队伍管理、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机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为推进这一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组织保障和激励机制?
庄建南:信息化引发了检察工作的革命。浙江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根据高检院统一部署,从2000年开始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委省府的领导下,在高检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省院党组高度重视,经过全省各级院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求各级院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势,是检察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院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级院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信息化建设。各级检察长要亲自抓,分管检察长要具体抓,技术职能部门要全力抓,机关各部门要协同抓。
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级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评比和应用竞赛活动,要求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的考核机制。各级院应将信息化应用列入年度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省院和市院每季度都要对全省、全市的应用情况进行考评和通报。上级院加大指导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院的应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好的表扬,差的批评,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省院对应用展示竞赛前三名地区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
形成合力 总结推广
《中国信息化》:信息化对检察工作而言是个新生事物,在无任何经验可循的状况下,浙江省检察信息化工作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探索?
庄建南:由信息化在各项检察工作中的应用所引发的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各级院需要从实践中学,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实际应用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积累经验,总结提高,推广应用。各地在实践探索中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努力寻求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应用与各项检察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要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各项检察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做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成立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应用攻关小组,集中力量攻关应用项目。
二是积极发挥现有技术力量和借用社会技术力量,共同做好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应用工作。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检察科技人才匮乏,系统内技术力量有限。而我省社会技术力量雄厚,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借外力来促进检察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应用工作。
三是及时总结推广,有效应用。各级院对在应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信息互通,对失败的教训要及时总结查找原因,以利于少走弯路。省院和市院对科技装备、信息化应用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成功的应用经验,全面促进应用工作。有的市院建立"亮点"项目申报立项制度,效果良好。
条块结合 促进应用
《中国信息化》:结合浙江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浙江省检察信息化工作下一阶段的着重点在哪里?
庄建南:我省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与实践。为此,省院党组将信息化工作重点及时转向应用,下大力气抓应用,以信息化应用促进各项检察工作深入发展,努力推进高检院提出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各级院在重点抓好常规应用的同时,还应根据本地本院实际开展条条块块相结合的特色应用。如目前提高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自侦案件科技含量的侦查指挥系统、数字化讯问监控系统、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自侦案件信息资料库、行政执法信息资料库、职务犯罪侦查谋略库等。这些应用项目将大大促进我省检察机关的业务建设、队伍管理工作。
档案:
庄建南 1985年起担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1990年起先后担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公诉处处长等职,期间下派任遂昌县副县长。1997年出任舟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002年出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主管浙江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
依托信息化 拓展侦查视野
--永康市人民检察院侦查信息库建设实践
为加强侦查技能建设,提高侦查水平和能力,特别是依托科技力量,拓宽侦查工作视野,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发现和突破案件的能力不够强,侦查工作发展缺少后劲等问题,加强反贪侦查基础性业务建设,在侦查信息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扎实推进依法独立办案。
线索匮乏始终是制约自侦工作的一大瓶颈。永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翁跃强介绍说:"在案件来源上,外部我们主要通过举报、媒体、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街头巷议的小道消息来获取线索。内部我们主要通过'以案挖案'和内部科室之间的移送获得线索。但由于职务犯罪智能化程度和反侦查水平提高,使我们获取贿赂案件的线索越来越困难,我们只能从违规、违反程序等不正常的现象入手去挖掘权钱交易的线索。" 同时,由于权力行使缺乏透明度,检察机关又无正面了解行政权行使信息的机制,导致收集来的情报难以获得其他信息的印证。另外,内部线索管理机制不全,举报材料经过的层次过多,案件移送激励机制缺乏,内部线索移送不力以及自侦干警工作调动等也会造成线索流失。
针对上述情况,永康市检察院积极寻求政府信息公开化价值取向前提下获取方式畅通,让行政机关经常性地向检察机关移送执法和管理信息,将行政机关的三项权能纳入监督者的可视范围,建立了一套以基础资料信息库和个案资料信息库为主体,涵盖反贪侦查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的反贪侦查情报体系,集中体现在侦查信息库的建设上。
侦查信息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程,没有先例可以遵循。2003年初至今,永康市检察院与当地的地税、国税、建设、国土、工商等18家行政机关共同制定了进一步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确定了行政执法资料移送制度。
这一制度是指检察机关为保障法律监督权的实现,要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有关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料信息的制度。据了解,该制度为永康市检察院在国内的首创推行。
信息库目前由人员信息资料库、线索信息资料库、查处信息资料库、工程信息产权交易资料库、执法信息资料库和行业规范流程库六大类组成,包括41个分库和25个子库。其中人员信息资料包括全市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建设工程、采购物品供应厂商等几类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资料;线索信息资料包括举报材料;自侦案件和协查案件中的线索信息、干警收集的线索信息、社会热点信息等资料;查处信息资料包括被侦查机关查处的相关人员的信息资料和涉案材料;产权交易工程信息资料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资料、房地产交易资料、建筑、交通、水利、农业工程招投标资料、重点工程和政府采购资料等;执法信息资料包括公安、国土、城管、工商、财税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资料;行业规范流程包括政策法规、地方文件、行业职能范围和工作流程等。
侦查信息库建成并运行两年多以来,在推动依法独立办案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翁跃强认为:"侦查信息资料库的开发与使用,有效地整合了职务犯罪侦查所需的大量信息、线索,实现了使数据资料由分散、零星向集中、统一便于决策转变。从运作情况来看,对侦查工作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拓宽了信息来源,提高了侦查工作的隐蔽性。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在促进侦查工作开展的同时,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刊发于中国信息化杂志2006年6月20日《检查信息化区域特刊》栏目)记者/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