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纪校长的发言,体现的思维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将来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他的呼吁我不管与会怎么样,首先我代表我们信息产业商会坚决的支持和拥护,也要配合着进行IT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进行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进行对接,再次感谢刚才纪校长精彩的发言。下一个发言请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局长,潘晨光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他发言的题目是“我国IT人才政策环境分析”。
潘晨光:
我们中国社科院今年有一项任务,就是国情调研,我刚从青海那边回来,跟院领导请示之后我也在这做了一个调研。我的一个感受很惊讶,这个学院能在五年中间办了三所学校,他在另外两个省还有学校,这说明国家在教育方面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我在这个学校调研的时候我注意到,这个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都共同非常满意这样的学校。后来我就和这里的校领导联系一下,我说为什么这样,他说主要是环境,就是大环境和局部的环境都非常好。今天我的话题就是,先说环境。
从我们国家整体宏观环境来看,为什么IT人才发展能有这样一个好的势头,五年能够搞三所学校,要没有这个环境可不可以呢?我认为办不到。这个环境主要是2003年开始,我们国家在人才上有一个飞跃,这里主要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屏幕上都打了出来。第一个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2003年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加强党管人才,在这一年的12月份,我们国家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会,中央下发了这样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这个决定当中六个关键点。在这一年度从组织上我们国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那就是成立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这个小组的组长是贺国强,有十几个部的领导,除了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财政部门、科技部门都参加这个小组,这个小组每年要召开七八个会议,这七八个会议开完之后我们在报上就可以看到,每次会议都有重要的文件形成。上边还有一个情况可能大家知道,原来中组部里边有一个叫做知识分子办公室的机构,2003年这个机构就改为人才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组织改变。除了中组部把这个机构改为人才局之外,各省、市都有人在部门,有的叫人才办,有的叫人才处,因此从组织上又有了相当重要的保障。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提出了两个主义的基本理念,这两个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国外或者发达国家也算不的什么,就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中国人花了那么多时间,这两个“主义”中国人也是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得以在中央层面上,在全国层面上都得以承认,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题目上打的是四个尊重,原来是两个尊重,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现在叫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又加上了两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虽然只有八个字。第二个是能力主义,能力主义讲了一个四不唯,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就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是多年我们国家人才积累的一个进步。第三方面我们国家实施了两个战略,第一个战略是邓小平提出的,就是科教兴国,在95年的时候我们发了这样一个文件。第二个战略是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2002年—2005年规要当中提出了,在这个规划当中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人才型的规划。第四个方面是中组部在2003年之后,重点抓了五支队伍,“3+2”是前面将开始提三个党务,就是党政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有企业人才队伍,我们今天考虑到蓝领这一块,IT包括在内,技术方面这一块有加上了这一个部分,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需要大量人才,就把农村人才也加上去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上面的最新数据,最新数据是2005年统计的,2002年我们全国人才总量是6350万,到了今年,两年之后我们增加了一个很大的部分,到了7390.3万,党政人才,各类人才我们可以看到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从党政人才来看,我们不能够全部说,大家看一看,从职务来说省级干部2411人,厅局级干部4.5万人,处级干部55万人,乡科级干部288.2万人,其他的316万人这样一个结构,这是从部门分。这里比较重要的就是看到我们党政人才里面年龄,45岁以下现在占73.5,有大专学历的80.7,大学专科,本科以上的。你看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从2000年研究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增加了16个百分点,你再看一下下面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省部级,和县处各级的干部普遍层次提的很快的。现在国家在这方面为公务员法做配套工作,同时今后一个方向主要是抓整体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再一个是选拔过程中要民主化的问题。我们看专业技术人员,比2000年增加了一个818.3万,这就是这期间增加的。这里面我们看一下关于我们的行业,刚才武司长讲是72万,因为他讲的是04年的数据,到了05年我们又增加了两万,属于信息传输,信息服务和软件业,一共是74万,可以说我们IT业人才不仅从质量上,而且从规模上都是短缺的。你看他的数量就可以看到,他只占1.8,这个地方即使乘以二也不够用,我们想大概上百万也够用,所以我们IT业教育培训的任务相当繁重。国营的是这样。
专业技术人员我们从小三可以肯出,这些方面都是我们急需要出台政策的。从企业方面来看,我们三产方面人才短缺,而三产方面需要大量的IT人才。企业方面,企业家是一个需要大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再一个非公,非公经济现在占的人才比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加起来一块儿二倍不止,所以今后非公经济是今后容纳大量人才的渠道。从技能型人才看,我们国家技能型人才八百多万,但是可以看上的他的人才结构高级人才最短缺,只有51.8万,这一块儿根据纪校长说了,中央六月份刚下了一个文要大力发展。农村人才主要是东西部差距太大,当然这一块人才现在刚刚抓起,不太正规,所以农村人才评职称各个方面也要加强,这一块现在抓的比较紧。所以IT人才主要在这几个领域,但是并不是农村方面不需要,农村方面也很需要。
从上述可以看到,我国IT业人才的宏观发展非常有利,这几个方面,一个是中央下了一个全面素质提高,这是一个基础,一个是党政人才素质提高,特别是很多博士都进入了政府部门,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制定政策上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增量,积极鼓励创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方面都对于我们IT业发展非常有利。这是关于今后五年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以及建设重点,今后五年有这样五个坚持,今后从总体上发展目标,一个是规模上,一个是整体素质上,再一个就是人才机构上,再一个就是城乡区域产业间分布要合理,另外一个是重点型的急需人才。这是教育部他们搞了一个到2050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从这个数据上我自己看没有特别振奋,因为到2010年我们新增劳动力还没有达到高中水平,从业人员还只有9.6的教育年限。到2020年我们仅仅达到高中,这和世界差距非常大。这是十一项我们中国今后人才建设要建立的重点,IT人才我认为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今后是我们要考虑的发展思路。
最后我讲三点不成熟的意见。第一条,从整个信息化人才开发当中有若干项内容,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教育,教育方面刚才有的专家已经讲了,我认为主要是这四个方面,一个是把IT信息化教育能够写出小学课本,能够从娃娃抓起,就是你一进小学就开始,这个在国际上像印度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另外欧洲好多国家,我们做了一项课题,现实他们都做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像每天人离不开盐一样,应该从小学就写入进去。另外一个加强我们系统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刚才纪校长讲了,昨天也讨论了,我们主张授限,现在实际上东软已经做到了,我的观点就是说这一项同样也可以读博士,把两个并列的进行,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要考虑到,一个是他本身需要,一个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民族对后代的希望,都是希望他念到学位高一点,掌握知识多一点,如果我们在大专就把他停下来也没有什么道理,所以我们在这个教育上也应该发展研究生教育。我看东软已经把这个写进去,已经这样开展了。加强高级人才培养,这是我们最新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把大学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前移,前移到县里面去,为什么要前移到县里,简单说,现在我到东软调研之后,我发现这件事已经变成现实了,他们另外一个学校就建在镇子里,我在全国调研的结果,现在中国县级大学一共有九所,其中最好是张家港,他是84年办的,他现在办了20年,他培养的人才相当被地方欢迎和需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农村的孩子如果上北京来念书,他的成本可能是一万,如果在地方念书只需要两千,成本节省了五分之一,距离也减少了,这是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就是把大学教育我们大量集中在北京,然后发展为各省,像大连市已经发展出20多所,然后把教育迁移到县里面,像东南沿海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发展大学教育,而这种大学教育就是我们现在这种。
关于加强高层次IT人才的培养我认为是不是能利用两个政策途径,一个是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制度是85年开展的,这一条是邓小平和李中道他们共同创造的,这一条在中国发展非常成功,全国有1363个流动站,有1018个博士后工作站,现在招收了32000人,在站还有12000人,后面还有一个发展预期,这个非常好,我们院里一共招了700个博士后,留下了十分之一,非常好,他的户口很自由,我希望今后大学生也可以像博士后流动,户口上不受限制。再一个就是留学渠道,我们国家留学发展非常快,现在扩大了一倍,七千人。我们可以看到自费留学五年就是40多万,这个发展的非常快,我认为我们培养IT人才应该利用留学渠道,因为据我知道国家教委留学渠道一个是IT人才,一个是金融人才,他们都想通过这个渠道把他输送到国外去,然后学一学很快成为我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非常好的。
最后我想讲一下今后培养我们IT人才领军人物的时候,我们要处理好领军人物与官本位的关系,我今天为什么强调一下这个,我觉得中国人在这方面太沉重了,我家乡一个老乡大学生,他北大毕业了以后就开了一个公司,他爸爸到处讲我这个孩子瞎了,没有去当公务员瞎了。从现在国家招考公务员上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年度的合格人数和计划比例,中央招一个人,807个人报考只有一个人录取,成本非常之高,高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招一个普通主任科员要花成本2.6万,如果招一个博士后,我估计情况大概得10万,8万的,因为南方有一个省到我那里招博士后,他六个人坐飞机过来的,结果还没招成。我为什么不主张一定要跟官本位挂钩,原因就在于从中国历史上来说,跟官本位挂钩很失败的,尤其现在社会,我们文学所的博士后帮我做了一个东西,对照一下,我说你从老子、空子到王国维,你给我找出中国一百个最著名的学者,我看看他们是适合当官还是不适合当官,当官的成功程度怎么样。结果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有60%从政失败了,就是不适合做这个,影响了他的学问,有13%的人从政,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失败,这就变成73%。下面从政和从事文学兼而有知占18%,所以我想最好是专心专制。这是我从青海那边过来,原子弹爆炸的地方我看了一下,那里的条件非常差,通风、住、吃都不行,最差那里的氧气只有60%,但是他们在那里搞的非常成功,所以周光照先生痛斥官本位,要搞科研不要当官,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服务,既想党员又想搞科研什么都做不好,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IT人才要培养领军人物,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上海,你就给他另外的待遇,你不一定给他当官,你给他当官他整天开会,应酬,最后什么都搞不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