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沈阳市沈河区小学语文学科在该区的一所小学举办了一次“全区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活动结束后,作为教研员的姚亚萍在该区小学教研网上发了一个“一年级语文教研大家谈”的帖子,她首先谈了自己对此次教研活动的认识,并对两位教师的课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次平常的教研活动就这样通过网络被放大了。
在沈河区,这种被称为“虚拟教研”的教研方式已成为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常态,不只是教研员,每一名普通教师都可以在网上论坛中随时就教学中的问题发起讨论。网络,让该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式、教研方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源于该区“以信息化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提升”战略的实施。
重点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打开沈河教育网行政版,区内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其中的“管理平台”板块有学校管理系统、报表与统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信息上传系统等几个部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行政管理充分体现了高效率。
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通过该区建成的网络平台实现的。沈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被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2001年,沈河教育网的建设就作为沈河区十大重点工作被予以特殊关注、大力扶持,并于当年实现区教育局与区内中小学的网上信息互换。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学籍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都已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沈河教育网也已经建成包括沈河科研网、中学教研网、小学教研网、沈河作文网、网络作文等网站组成的系列网站,为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交流与学习、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一个十分便利的平台。
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只是沈河区推进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该区提出“体制抓两保、建设抓两极、应用抓两效、服务抓两线”的建设思路。“体制抓两保”即政府在对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中确保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教育系统确保推进教育信息化执行力的不断提升;“建设抓两极”即抓基础,不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抓区域业务引领;“应用抓两效”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服务抓两线”即全面提高对学校支持的水平与效率,同时面向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在业务决策和服务上,形成教育局行政领导为主干、以政府教育督导为保障、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业务中坚的整体合力。
据了解,目前该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全区48所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联通国际互联网;全区生机比已达8.3∶1、师机比达到1.7∶1,所有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方建设保障信息化应用效果
在沈河区,通过培训,一批既懂教学又懂技术的教师保证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十五”期间,全区通过多种形式,举办30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还专门开设5期中小学网络管理师培训班,使全区有了80名由专业网络公司认证的管理师。
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区教育的业务部门,沈河区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就设在这里。除了信息技术支持以外,还实现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的协同化,确保了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高效运转。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全区受到高度重视,并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区教师进修学校还设有一个特殊的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研室,这个教研室的职能是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让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起来,沟通协调学科教研与技术部门合作开展研究活动。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直接改变着师生的行为方式。虚拟教研、网络教研、网上在线交流等方式,改变着教研、科研、培训等部门的工作方式;教师的观念也已从操作计算机到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跨越;甚至,跨地区的网上教研与论坛方式也已经被该区的教师认可。
通过网络骨干教师管理系统开展的“千名教师博客”活动,集合一大批全区的骨干教师,真正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网络研训”的开展带动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其他如教师电子化教案的推行,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记录下来,制作成教师个人电子档案,不仅能在课堂中应用,同时还可以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发布,学生回家后也可以自由调阅,进行再学习。
2006年,沈河区所有学校启动绿色网吧,在课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在网络的帮助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