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要有成效必须务实,既要警惕投资风险,又要确保一把手支持,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起到一个什么作用,IT厂商该如何做,而企业本身又应当怎样身体力行,从苏杭两市的实例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中小企业信息化难点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荣冈教授在演讲时提到,“国内有60%~70%的大中企业,90%的中小企业还在信息化的大门之外徘徊。原因有二: 一、IT厂商不善于把信息化的魅力展现给客户,不能解决客户应用中的问题,是IT企业自身在技术开发、创新思维、营销理念、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偏差或缺失。怎么把信息化的魅力和效益展现给客户企业,是个首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仍然缺乏全面的认识: 要么将信息化系统作为点缀和摆设,对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表示怀疑; 要么将信息化视为企业经营的灵丹妙药,期望过高,一旦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达不到期望值,又转为疑虑重重。”
除此之外,用户需求不明,是软件应用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大而全的软件,才能对企业起到促进作用,使用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软件,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同时,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企业,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竞争环境,都会导致信息化的需求处于变化中,比较难把握。
另外,中小企业实力不足,限制了信息化的开展。苏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朱国强先生就谈到成本与风险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的确也意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但是中小企业来说,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在开展信息化活动中,势必会受到影响。
他还指出,“企业信息化最初花的力是最大的,最初看到的效果也是最不明显的,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微弱的。如果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产出比不是非常理想的话,实际上会倒过来影响企业决策者进一步投资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所以最初非常难。虽然困难很大,但未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所以政府提出ASP平台搭建。”
鉴于企业信息化中的几个难点,荣冈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导企业自发地投入信息化建设,包括:一、根据行业特色,制订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的技术标准; 二、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的风险评估体系,站在用户立场的IT投资咨询分析; 三、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科学的招投标制度和具体可操作的细则,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四、设立信息技术岗位论证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
尽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很多障碍还急需解决,但其潜力巨大。预计到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比重将达到33.4%; 2003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已连续三年超过大型企业,并将在2010年有望突破2400亿元。
政府的重视与引导
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中小企业的坚强后盾。杭州经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的方翔先生介绍道,“杭州从2003年开始推行企业信息化,由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四号文件,同时,还组建了一个杭州市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还出台了一套测评指标系统,每年对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示范、试点企业进行评比。”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也曾指出,“充分发挥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平台作用,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宣传,营造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坚持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广东、浙江等地区为重点,加大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力度,总结和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典型经验”
可以说,政府的引导与关注,为推进中小企业进行快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的政府在企业信息化调研中也有自己的心得。苏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在苏州论坛中谈到:
“一个企业能不能把信息化作为推动企业前进的一个手段,企业的决策者的观念是非常重要,如何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化对他们有重大作用,政府应该花一些力气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引导与培训。”
“目前企业信息化的难点,是成本和风险还是比较高。如果这些完全由企业自身承担的话,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利的。所以政府以及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服务类企业,应该改变一些方式。比如说,使用ASP (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方式,就是请一些企业到我的平台上来,利用租用的方式来运行他们的信息化方案。”
鉴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高,经贸委就做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和苏州电信的“蓝色魅力”一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政府引导有信息化需求的企业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比如,浙江企业信息化网、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网、杭州工业经济信息网等网站建设,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互动联盟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
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鞋子好不好,关键是看是否“合脚”,不管是软件、硬件,还是企业信息化的策略或者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都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以及有针对性的实施。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中小企业的软件选型是一个重要的关卡,它决定了企业软件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在实施系统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做好规划。业内资深专家吴文钊给中小企业的软件选型和信息化实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需求。我们可以看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应用的比较好,这些区域处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与变革的热潮中。而其他的一些地区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和需求不足。”
除了软件,还有在硬件方面,也要对症下药。联想前段时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专门为中小企业市场定制的扬天电脑,就比较贴近中小企业级服务应用。它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产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产品不够“好用”和“易用”的难题。一键杀毒、一键恢复、硬盘防震等领先、易用的功能特性,使联想扬天电脑在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门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益。
在苏州,有其独特的区域经济特色,工业园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投资的企业,这些大企业都会独立购买整套的管理软件,并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信息化程度十分完备。可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花巨额费用去购买一套完整软件是不现实的,而且一次性过大的投入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并且带来较高的投资风险,再加上定期的维护与管理都需要成本,这些问题无形中提高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出现第三方IT系统集成商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