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对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业务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那些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差的中小银行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银行体系整体的资本实力有所增强,但仍处于较弱水平。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国内银行在2006年12月31日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截至2005年底,资本充足率未达标的中小银行仍达60到70家,可以预计这些银行之间将会有非常激烈的重组,不排除有的银行将被迫退出市场。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小银行需要从科学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治理、风险防范能力、业务品种创新、细化市场定位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等各个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也对银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中小银行信息化的建设如何适应目前和未来业务的发展,并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之下,拓展出一条可行的、合理的发展道路,将是对银行IT部门的一大挑战。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中小银行已经或多或少地建立起支持其主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开发和运维体系,信息技术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但大多数中小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普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一些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业务战略的发展,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甚至成为企业战略落实的障碍。大量以部门为核心,孤立建设的应用系统,难以满足端到端业务流程支撑的需要,很多关键业务流程没有完整的系统甚至没有系统支撑。
同样的问题造成IT投资缺乏总体协调,技术纷繁复杂、功能重复、分散的组织、人员和投资,导致IT投资效率较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
其次,中小银行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银行虽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但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各系统只侧重于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集成性较差,数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中,无法进行信息交换。
此外,中小银行的信息技术体系可扩展性普遍较差,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以及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由于缺乏历史和集成数据,企业管理层很难从现有的系统中获得有效的内外部市场、资源以及管理信息来支持其进行准确、有效的决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严重不完整的信息来进行管理,决策风险依然很大。
战略先行循序渐进
信息化战略需要重点关注如何适应和支持银行的近、中期业务发展战略。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不仅需要考虑银行的信息化战略是否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经营特色与战略定位、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要寻找信息化建设如何协助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要将业务战略所需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与现有的IT环境进行比较,识别差距、制定能弥补缺陷的信息化战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以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根据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以下几个方面将会成为今后几年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需要指出的是,银行必须针对各自不同的经营特色与战略定位,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以提高银行业务运作的效率,核心业务系统仍将是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
风险控制是中小银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中小银行先天不足,在资产质量和结构上存在缺陷,一方面要消化先天带来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如何在内部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中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手段,使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化,让每笔业务流程和流程的关键环节都具有可控性,将会是每个中小银行近期必须解决的问题。
财务管理,随着中小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将成为共识。
客户关系管理,深入理解客户,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通过集中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提升银行的数据分析能力,支持财务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风险内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并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产品创新,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资金和资源相对紧张,则更需要对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充分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通过建立一个稳固可靠并且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的信息技术环境来支撑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