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在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演讲
来源:新浪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邬贺铨: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谈一下关于IMS,实际上我对IMS没有太多的研究,也想趁这个机会听听其他专家的发言,但是十点钟国家信息化专家委要开会,所以我只能在这里谈谈我准备的提纲。IMS本身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主要采用SIP协议进行会晤控制。最初由3GPP为UMTS无开发,专门为IP多媒体业务设计体系,初衷是为了丰富移动网业务,后被3GPP2为CDMA2000所采用,现在ETSI和ITU关注,有希望作为NGN核心网主要业务平台。我理解IMS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个它是一个技术继承创新的成果,我不认为有太多的原创,是一种现有技术的集成,网络架构是叠加原有电路域和分组域网络之上的网络,是统一的业务控制平台,通过分组域实现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承载,并可实现与原有电路域的互通,它可以在互联网传送P-to-P的实时业务,另外可以将多种多媒体流放在单个和多个会晤中提供。


  第二点IMS是业务生成环境,是业务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可以满足运营商需求,QoS ,安全、用户属性的描述,还有跟PSTN网络互通,以及能够比较方便的部署和实现IP的多媒体业务。


  IMS业务比较容易是先有这些,一键通、这可以发展到不是通话,可以通视频。另外即时消息,还有呈现业务,相当于用户现在打我的手机,我要在服务区手机肯定不会发出不再服务区的话,但有时候可能希望虽然你在服务区,但是某个电话不想接,如果网络能够给你表示你不在服务区可能对你不接这个电话显得很礼貌。这实际上是仿造一些你在通信中的场景,还有电子白板和多媒体会晤等等。


  IMS是网络融合的平台,它适应多接入的手段,IP的业务可以走在以太网上,电缆网,走到W-LAN上,也可以走到3G/2G上面,通过IMS实现了一种融合。另外固定和移动的汇聚,在这次会上专门有一个谈这个问题的,因为它采用SIP协议,SIP跟接入方式无关的,它接入已经包含固定和移动在里面。还有电路和分组的兼容,从网络架构上,IMS是叠加在原有电路与和分组域网络上的网络,是统一的业务控制平台,通过分组域实现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承载。还有它是电信和广播业务的融合,它也可以适当支持流媒体,现在谈三网融合,IMS是适应几方面很好的平台。


  第四IMS是实现网络体系功能优化的手段,前面都讲融合,现在讲分离,IMS本身是支持无线接入网传输和控制功能的分离,实际上融合讲的是网络技术,以及业务的融合,实现这些功能的实体不一定在一个实体上,比如无线接入网,本身提供连接性,分组核心网提供分组重塑的功能,IMS提供应用的功能,所以用了IMS三者可以实现功能的分离,同样利用IMS媒体的控制、会晤控制和应用控制也是分离的。前面谈到接入、传输、控制的分离,现在谈到控制里面,媒体的控制、会晤的控制和应用的控制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实体里面实现。


  IMS是可以和其他子系统协同工作的,比如资源管理控制子系统,网络附件子系统,PSTN/ISDN仿真子系统,和其他的子系统。它并不是完全把所有的其他能力综合在一起。


  IMS具有后向和前向兼容性,可以在现有各种手段应用,前项是强制要求使用IPv6,最近可以扩展可以同时支持IPv4,IMS与NGN原则是相符的。我们知道NGN的原则,通用移动性,不受限接入等。这对用户的好处和运营商的好处,就不详细展开了。这里值得注意的因为具有后向和前向兼容性,因此可以很好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对用户而言多种接入都可以接入到IMS上,都可以享受IP多媒体业务,对用户也是有好多好处的。
  IMS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希望将来网络端到端的资源和QoS的控制,现在IMS目前标准没有看到这方面可以提供多大的能力,如何保证QoS,虽然都是IP化,但是业务特征和需求是不同的,另外怎么实现策略控制。第二个是业务的交互性,现在可以支持很多业务,但是很多业务没有标准化,至少在3GPP里面没有标准化,一些新的业务也没有实现标准化。这是IMS面临的挑战。另外是终端适应性,将来把电路型业务,分组型业务综合在一起,如何把这些组合起来,而且我们知道IMS最早为了移动终端,似乎可以把移动终端用到固定终端。移动终端有SIM/UIM卡,因此很好帮助网络了解用户,而固定终端没有鉴权的算法,职能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认证,今后NGN固定终端也可以配UICC卡,固定接入由于不存在类似移动终端的空中鉴权,因此P-CSCF将直接暴露给所有固定终端容易受到攻击,虽然IMS是希望能够同时支持移动,比如灵活的操作管理系统如何提供计费,因为这些方面不是纯粹IMS技术能解决的,必须整个网络加以配合。


  IMS还在发展之中,2002年底是IMS第一阶段,2004年第二阶段,我觉得仅仅是一个预解决和初步解决方案的阶段,提出了一些需求。目前研究对多个网络怎么使用不是很友好,没有综合数据管理的模型。2005年是IMS非综合解决方案的阶段,今年起进入IMS综合解决方案阶段,希望能够提出比较完善的标准能够很好的综合数据和管理等功能在一起,有些资料介绍2008年到2009年会引入一个比较完善的IMS移动体系它是全IP的,我同事发展适用于固定网IMS,到2008年、2009年可以实现用同样的IMS支持固定和移动。IMS的发展和成熟还有相当长的过程。


  IMS能给我们什么样启示,中国网络用户规模世界第一,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目前业务和市场竞争情况,使运营商感觉难以按照原有轨迹来发展网络,有人说网络发展走到十字路口,或者知道现在网络不太好,需要更新和扩展,但是又觉得什么是比较保险的,或者是合适的方案。NGN是很理想,但是太完美,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ISDN,BISDN过去很理想,但是跟现实差距这么大,使得运营商对NGN十分谨慎的。IMS跟现有网前后向兼容性这一点上是运营商所接受的。但是IMS现在从标准化来看,还在发展之中,而且也没有成熟的产品可以用。虽然前面讲了一些IMS的优点,但是我注意到这次会上有一些专家会发言,IMS是转型的良策,IMS是下一代网络的基础等等,我没有用这样的词,因为是不是IMS一定能够帮助运营商转型,现在还不敢说,单有IMS是不够的,它需要和其他的东西配合,另外现有网也不是那么容易更新成IMS的。与其等待IMS的成熟,不如积极参与IMS的标准化和线网工作。在IMS发展之中,形成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做出中国对全世界IMS的贡献。现在也有人猜测,现在IMS是不错的,但是也许它就是一个过渡,是不是将来还有比它更好的,这话谁都不能说是不是,因为永远都会有更好的,关键是过渡期间有多长,我认为参与IMS的标准化工作,应用开发等是没有错的,即便不停留在IMS位置上,但这种思路,融合业务支持固定和移动的思路是对的,也许在这基础上还可以再发展。所以参考IMS进一步研究网络新体系,如果中国能创出更好的也是很好的事情。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说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