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春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

    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共享工程,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达2.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和基层网建设,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普遍欢迎。

    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西部地区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中西部试点地区县级分中心建设和相关人员培训予以适当补助。

    存量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已有网络的共享是这个工程的核心。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这些都与共享工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必须统筹考虑,统筹规划,统筹安排。联系会议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供了机制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部门和行业之间优势互补、避免政出多门和重复建设。也就是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始终抓住内容资源建设和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向农村基层配送这条主线。财政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多部门在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整合文化与教育资源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

    为了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种资源,教育部和文化部于2005年1月共同发文,决定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具备卫星接收条件的农村中小学积极承担起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农民群众收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依托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作为资源传输平台,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数字频道中,专门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栏目,从2005年2月起,开始向农村中小学传输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并要求学校下载和组织观看。经过整合后的资源,每周发送一期,内容由文化部负责提供。每期含有1部影片、5本图书、1个趣味游戏和文史大观、人物星空、科普之窗、军事迷彩等栏目,截止到目前共发送了34期。从2006年2月起,又整合了“双奖好戏送下乡”的内容。这些资源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包含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电子图书、动画、游戏、影视剧、戏剧、话剧等,受到农村中小学的普遍欢迎,为农村学校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方便。

    结合城市信息化推进共享

    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

    社区信息苑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新颖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有文化传播、电子政务和社区便民服务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功能,一般单个面积150平方米,50台电脑,覆盖能力为3万社区居民,分为互联网公共服务、多媒体培训教室和多功能演播厅三个服务区域。

    在社区信息苑建设之初,我们就明确了文化共享工程与社区信息苑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文化共享工程是社区信息苑的内容支持系统,社区信息苑则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社区信息苑很好地体现了基层服务点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因此,我们确定了文化共享工程与社区信息苑共同推进的工作方针,由社区信息苑承担基层服务点的服务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004年以后,本市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基层服务点建设与社区信息苑共同推进,即社区信息苑建到哪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就建到那里。据统计,2004年前建在各级图书馆内的基层服务点为78个,2004年后除建在图书馆内的基层服务点有22个以外,社区信息苑有200个。社区信息苑建在居民小区和农村的80多个。正是由于与社区信息苑共同推进,使本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2004年就开始逐步向居民小区和农村地区延伸。将文化共享工程与社区信息苑共同建设已经成为本市实施工程建设的工作特色。

    “五连线”覆盖全社会

    青岛市文化局局长亢清泉

    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岛已有的网络资源优势,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了“五连线”的格局:

    第一条连线:共享工程与公益文化单位、场所对接,使公益文化单位实现了数字化文化服务。第二条连线: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对接,广大市民坐在家中就可享受到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资源。第三条连线: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现已成功实现了与6000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点对接。第四条连线:共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对接。通过与市教育局的密切协作,已与420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了对接。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影视、数字图书、艺术节目等数字资源,丰富了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第五条连线:共享工程与全市政务网连接。目前全市已有5000余台政务网终端机可以连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为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文化艺术知识,促进机关的文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

    我们以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以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建设“广东流动图书馆”,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共享工程的建设。

    广东流动图书馆以物流概念构建图书馆协作网络,其具体运作模式是:广东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款,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选定符合条件的县级图书馆设立分馆,省馆统一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分别送到加盟的县级图书馆。这些图书在各分馆每半年流动一次。其中根据图书的批次、品种、数量、分布的区域,以及各分馆的距离,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成本,进行地级市区之内的流动和在周边范围内的流动。每年对各分馆图书进行一次剔旧,补充进数量大致相同的新书,确保常换常新。

    由于我们把流动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掀起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潮。2003年以来,31个分馆已接待读者313万人次,借阅图书405万册次,上网人数达236万人次,回答各类信息咨询件数近5万人次,办理广东流动图书馆借书证8662个。去流动图书馆看书和上网,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亮点,在周末、节假日甚至出现读者排长队等候看书的场面。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也从普通的图书馆跃入数字图书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