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资源向农村延伸

    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

    几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用户对象、不同时间或季节开展各类活动,将共享工程服务的触角不断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延伸,充分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

    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如:秭归县茅坪镇文化站基层中心根据农民的要求,从网上下载生猪饲养、水产养殖、果树栽培、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等信息,编印农业科技资料,为各村的农户服务,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送文化到基层,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如:荆门、英山、大冶等分中心开展了“文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优秀爱国影片社区展映活动”、“暑期优秀影视及相关科教片放映月活动”。三是利用共享工程资源,服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宜城市分中心配合当地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党员“网上安家”工程,开辟网络日志、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和党员文章等4个板块,帮助党员开展学习交流。

    
一网多用共建共享

    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

    我省被确定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省之后,我们及时抓住这个机遇,把共享工程建设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一网多用,共建共享。

    我们对网络的技术平台、传输方式、终端接收点建设提出了统一要求,尤其是强调终端接收点要尽量设在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便于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使用。目前全省共建成乡镇和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84540个,覆盖率达到100%。

    我们本着通畅、便捷、高效、实用的原则,开辟了多种传输渠道和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好已建成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接收系统进行传播;把各种资源整合加工成适合的格式,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专用频道、辅助教学网站(山东泰山网)发布到全省基层;同时,还开辟了县级远程教育中心网络传输、利用中小学校园网传输、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光盘借阅等方式,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的主渠道,省和各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共同制订出文化类节目的播放计划,形成制度,确保定期播放。在远程教育的卫星频道、网站等媒体播放的主页面,都开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专栏,配有标识,确保文化信息资源能够定点定时、高质量地为广大城乡党员干部群众服务。

  
  整合资源服务基层

    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

    在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基层服务点建设与各级图书馆和文化室图书室建设结合起来,最近一个时期,又与万册图书下农村社区活动紧密结合,使每个村和社区文化活动中都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这样每个基层中心不仅能享受文化信息资源的服务,又能借阅图书期刊,图书馆的数字图书、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资源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条件,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点。除了将国家中心的文化资源传输到各级中心以外,省级分中心和各市级分中心结合各自的实际,组织开展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先后启动建设了《新编地方志》、《风景浙江》、《越剧资料库》、《中国历代名人数字库》等多个特色数据库。省级分中心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引进了内含8000多种电子期刊的全文数据库供各级中心使用,节约了成本,丰富了各级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可利用的资源。

  
  扩大共享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贵州省遵义市市长卢守祥

    遵义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大文化工程”。一是实施了广电网络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在电视频道播出,使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市)近30万有线电视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视享受“文化共享工程”的丰富资源。二是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文化信息资源通过光纤网传输至基层站点,丰富了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方式和内容。三是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远教设备,创新传输和接收方式,将文化信息资源送到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四是实施了互联网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广电光纤资源建立宽带双向综合信息网,以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为载体,接入国际互联网,组建局域网并整合经济信息、农业经济等网络资源,从而拓宽了文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文化服务经济的内涵,体现了文化信息资源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