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龙泉村,号称“中国胡萝卜第一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建英告诉记者,自从2004年建起了“龙泉在线”网站之后,全村经济突飞猛进,连续翻番,胡萝卜种植面积增加了 50%,目前三成以上的农产品通过网站销售,包括新加坡、日本的客户都已经慕名而来。
“今年,我们还在当地移动公司的支持下,在村里铺上了光缆,实现了‘三网合一’。”刘建英告诉记者,农民们正在从信息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包产到户”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第一次浪潮,解决了农民致富的体制问题;而随后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解决了农村经济的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那么,如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则很有可能带动农村产业升级的第三次浪潮,因为它是解决农产品渠道痼疾和信息不平衡等问题的最好答案,能够帮助农业文明走上新生之路。
三网融合机遇
与许多人推测的相反,农村通信并不意味着只有最初级的通信技术需求,像IPTV、VoIP等融合通信业务尽管在城市举步维艰,但在农村反而找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在山西部分地区看到,这里移动运营商已经在政府支持下,与当地广电部门达成了分协议,实现了农村的多重播放业务。山西移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融合业务在忻州市已经全面铺开。
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农村推进“三网合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从农民需求的角度讲,渴望致富的农民不但需要传统的语音信息,而且希望能看到更加直观、清晰的视频信息。从网络建设成本来讲,随着光纤价格在竞争中不断下降,运营商利用光纤建设接入网的成本甚至低于铜缆。而且国家的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对此都是大力支持的,可以得到比城里更大的优惠。
在河南,网通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综合推进农村信息化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通信技术方面,目前农村比城市慢了半拍,但赶上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机遇,就有可能使农村在信息化的发展上比城市节省半拍。因为农村信息化不一定非得走城市那样先建电话网、后搞信息网的老路,依靠光纤到村的综合接入,一步到位完成城市信息化几步才能走完的道路。
农业文明就在这样一种技术保证上逐步迈向新高度。
信息需求强烈
对于城里人来说,明天下多大的雨,不过是一个需不需要出门带伞的问题;但对农民们来说,这却有可能关系到全年的收入。所以,信息服务对于农民们来说,有着更大的价值。
对“信息”的渴求,彰显了新时期农民对文明的追求。
山东网通总经理楚俊国认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滞后,突出表现为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数字鸿沟”。现在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综合信息服务,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
在山东省荣成市港西镇,该镇所属的周家村由于利用网上“村级名片”系统发布楼盘信息,不仅使原本乏人问津的 1万平方米楼盘在短时间内找到了买主,村里也因此增加了 200万元的收入。“周家村用这笔新增收入给每户都配了一台电脑。”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帮我们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宽带网络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
服务体系求变
农村通信不但需要通信网、信息网,更需要运营商提供全新的营销服务网,构建一体化的农村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已经不再是过去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济,农企和农协在原材料发放、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农村多是在农企或农协的组织下实行订单生产。
北京网通旗下负责农村渠道建设的恒信通电信公司CEO张彬告诉记者,信息助农工程必须改变从“建网络、铺摊子”起步的传统做法,而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将宽带光纤通到遍布村镇的每个信息化站点上,各个信息化站点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这样,尽管对农户的服务是免费的,但对农企和农协的服务却可以收费。运营上有电信级保障,业上也有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农民的信息需求有一条随需而行的畅通通道。
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告诉记者,在农村运营渠道建设方面,最好以电信运营商为纽带,由涉农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务提供商加工整理信息资源;营商提供传输平台和收费模式。样能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各有分工的合作机制,共同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以实现农业文明的再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