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信息化 高擎"三位一体"旗帜
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5

 
 
 
    六省市检察信息化实践特别报道

    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检察信息化吹响了号角,最高人民检察院贾春旺检察长提出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则为检察信息化的进程助力鼓帆。为反映区域检察信息化实践与探索,本刊派出记者分赴云南、吉林、浙江、江苏、重庆和山东,专访省市检察院,实地了解检察信息化进展,并推出六省市特别报道。     

    最近全国执法机关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检察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手段全力推进。检察系统正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检察信息化已经与检察业务和检察队伍建设融为一体,加快检察信息化进程,有力促进检察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本文以"建设篇、人才篇和创新篇",以期从三个侧面来反映区域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检察信息化的大潮正席卷全国,检察系统千帆竞发,百轲争流。"三位一体"机制落实因地域不同,风格各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地信息化进程相当程度决定于"一把手"的认识深度。记者在采访各地检察机关时,都深有感触。"一把手"是"真抓实干"还是"空抓虚干"?是"形象工程"还是"踏踏实实工作",这都决定了一个地区检察信息化乃至"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推进广度和深度。

    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李春林曾经有过军旅生涯。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他深切地认识到科技的落后在战场上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和平年代,从事检察工作,同样要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否则,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云南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乔汉荣曾经是一位老公安。当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起与信息化的第一次碰撞,那是1997年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当时,美国人不无得意地炫耀道:"借助高科技,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控遍布国外的分公司。"当年的老乔觉得这玩意的确很神,但他有的是中国人的志气。来到云南省检察院负责全省信息化工作时,他全心投入,多年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他欣慰地告诉记者:"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同样也能做到。"

    济南市检察院一、二把手都是标准的计算机迷。拿检察长丁瑞云来说,今年50多岁,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文科专业,一直从事政府行政工作,但对信息技术却极为痴迷,他的走马上任无疑给济南市院带来了新气象。早在1998年,丁瑞云上任时就随身带来了一个电脑。当年的工作人员将书面公文拿给他批阅,他不习惯,要求存软盘,拷到电脑上修改。

  别开生面结硕果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检察机关正将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从建设转向应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云南省人才培训结硕果,山东省"信息化建设年"成果喜人,浙江省信息化技能培养从各级检察机关领导抓起,都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对信息化应用的高度重视。

    5年前,云南省检察系统95%以上的干警不会使用计算机,但现在全省检察机关有6000余人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5000余人顺利过关,通过率高达83.3%,这一比例在全国检察系统遥遥领先。司法考试号称"中国第一考",有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但西部云南检察干警司考过关率高达16%,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难怪高检院检察长贾春旺曾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深有感触道:"云南能做到的事,其他地区为什么做不到呢?"

    山东省检察院将2004年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年",先后投入资金1.17亿元,增加了技术用房1.6万平方米,引进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计算机专业人员112人,高质高效建成了全省二级专线网和部分三级专线网,高居全国检察机关网络建设速度最快的榜首,迅速提升了全省检察信息化水平。2005年,又旋即被山东省确定为"信息化应用年",实现了信息化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去年12月中旬,浙江省检察系统举办了首届别开生面的竞赛--"三位一体"信息化应用展示竞赛。全省检察机关共有11支参赛代表队,除了信息化应用展示外,还有信息化知识和操作题竞答。省院规定各队领队一定要由各市检察院分管信息化检察长担任,队员中必须要有一名基层检察院或市检察院的党组成员。检察信息化,领导一定要挂帅。

各出奇招争率先

    在全国检察系统"三位一体"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模式、方法和制度,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景象。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江苏省委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于是,江苏省检察机关也豪气干云地提出了"一个率先"--要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发展。

    "三位一体"机制涉及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些地方讲创新,有些地方讲规模,但江苏省检察系统认为,只有规范执法才是推进检察业务率先发展的核心战略。他们通过规范流程和统一应用软件来具体实施。

    今年是江苏省检察系统的制度落实年。省检察院先后颁布了《全省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和《全省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考评办法》。只有落实了案件流程的规范管理,也才能开发出统一的办公办案软件;反之,软件的统一开发应用,又推动了流程规范管理的落实,尽快实现江苏检察工作的率先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从整体上推动了江苏省检察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浙江省检察部门自九十年代开始探索职务犯罪嫌疑人讯问录音录像工作。去年初,他们提出了实行"审录分离"制度,明确职责分工。高检院多次肯定了这一首创做法,并于今年初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正式实行职务犯罪嫌疑人"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现场会。目前浙江省检察院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全程录音录像质量,拓展其功能,发挥其监控、侦查指挥等更多的功能。

    山东济南市"三位一体"机制的落实同样精彩纷呈。在山东省院党组的支持下,2002年8月,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了独立的信息中心。济南市信息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成立这个中心,院领导分别找分管领导,反复做工作,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我们济南成立了信息中心以后,省院才成立的,省院成立了以后,高检院一看很好,才要求全国成立。"

    一次,高检院的一位领导来视察济南市院的工作,看了他们的三级网上视频会议室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国不是一流,而是第一。"因为,一流可以包括好几个,而第一只有一个。

    资源整合谋发展

    "三位一体"是整合,检察信息化也是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起,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资金投入都很有限,整合就凸现重要。从全国看,必须要做到全国一盘棋;从省来说,必须要做到全省一盘棋;就地市县而言,推而广之,概莫能外。团结就是力量,全省一盘散沙,那就很难形成战斗力;全省一盘棋,那就能步调一致,快速向前。但要下好这盘棋,谈何容易。

    2000年科技强检会议的召开,是全国检察系统信息化起步之时,但吉林省却早已迈开了大步,那是国人对信息化还很陌生的1993年。1995年,他们就自行研发了配合机关工作的软件。1997年,各级检察院就陆续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

    2001年,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实施了9个市、州院二级专网数字化改造,成为全国检察机关首批开通二级专线网的单位之一。自2002年起,省院又开始组织实施三级网建设,现在全省67个县级院基础建设已接近尾声,三级综合信息网即将全线开通。2004年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会议后,为了统筹规划,吉林省院直接以系列表格形式为基层院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网络建设、系统应用和投资额度等细节上都做了详细安排,加快了全省网络建设速度,形成了以省院为主导、自上而下、分步实施、规模见效的建设局面。

    重庆市检察机关二级专线网建设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应用软件。

    统一规划时,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设备配置。例如,对于线路设计,市院采取租用专线,带宽一步到位。市院联接各分院、各基层院的光纤都是10兆,桌面达百兆,主干到千兆。统一技术标准也是关键措施。为了保证各种设备的相互兼容,二级网建设的主要设备和软件全部由市院统一采购。市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市统一划分号码区间的办法,实现了全市统一区号、市内各单位间4位号码直拨的功能。为了保证应用软件的质量和统一,市院坚持"高检院准入、本地化、先办公后办案"三大原则,通过公开招标、市院机关先行试用,再推广至各地。

    "责任不能到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云南省检察院领导层最爱说的一句话。其中两个人的责任特别重要:一是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一是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检察院信息系统项目推广时,分别对口签订这两位领导人的责任状。

    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整体推进。省院制定统一的实施计划,全省每个单位的计划进度和质量都必须受省院的控制。有"计划控制小组",每周跟进并填在整体推进表上,次周分析研究和系统解决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总结并全省通报。全省派出小组,对每一个重大工程环节进行支持、指导和帮助,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有质量检查和工作考核与验收。

 人才篇

    要建立"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要有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检察系统队伍建设中,有这样两个群体:一部分是检察信息技术人才,检察信息化的具体推进者;另一部分是广大的检察干警,检察信息化的应用者和实践者。信息化长久以来都处于一种辅助和支持的地位,但贾春旺检察长提出的"三位一体"机制则给检察信息技术人员以全新的定位,将检察信息技术人员与广大的检察干警融为一体。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独辟蹊径来培训

    "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带来了理念的创新。检察信息技术人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学历高了,而是学历低了;不是无用武之地,而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检察信息化离不开检察信息技术人员,没有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检察信息化就失去了支撑。正如一位市院信息中心负责人所说的那样,从事信息技术人员,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就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综合服务部门。不能因为领导重视甚至有些偏心,就趾高气扬;也不能因为领导不够重视,就萎靡不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就是检察信息技术人员的正确心态。没有职位高下,只有分工不同。

    过去,检察院分配进来了一名计算机大学生,没过多久,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其他方式,就跳到了业务部门,这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一大诟病。如何让信息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图发展,云南省检察院领导层为此思虑良久。

    对检察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用什么去拴心留人?用事业留人,用舞台留人。这就是云南省检察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联合高校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原因。今年3月,云南省与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在职攻读软件硕士研究生培训班。

    目前,云南省检察机关共有15名技术人员正在攻读这一学位。该班的举办是云南省院党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不仅为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也必将为云南电子检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请个老师带回家"

    如何提高广大干警的信息技能则是每个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人员与检察干警人员之间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信息化时代当然要用信息化方式。云南省、吉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都先后开通了网上综合学习平台,让广大干警"请个老师带回家"。

    当医生,必须要掌握医学知识;当建筑师,要掌握建筑理论;作为一名司法人员,同样要掌握法律理论知识。作为检察部门工作人员,承担着法律监督的重任,必须具备更为娴熟的法律知识。倘若一个检察官所知法律甚少,办案经常出错,监督意见反而为被监督者所纠正,这样的检察官,就是不称职的。信息时代的合格检察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化技能,否则,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检察官。合格的检察官必须是学习型检察官。

    为了给参加司考人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检察系统建起了"司法考试网站"。该网站的建立,受到了广大司考人员的普遍欢迎,是他们漫长苦涩的司考路上的加油站和指明灯。又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干警,开通了计算机学习园地。当每个人进入系统学习时,他可以按照计划学习。学习新课时,有视频点播,有示范语音同时进行,让你看得懂,学得会。如果不会,再重新来过,直到你学会为止,那才叫"不厌其烦"呢。想测试自学水平时,可以按下测试按钮,当场做题,"老师"当场披阅,决不拖延。你的学习情况都一次次记录在案,看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谁能停止自己的脚步?信息化就这样带来了学习的革命。

    学有所成予重奖

    在人才培训上,各地都极为重视。没有人才,再好的设备也是废铜烂铁。但如何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却各有高招。本刊记者采访云南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另类。

    2000年,云南省曲靖市检察机关科技应用方面几乎是空白,全市10个检察院不到20台电脑,600多名干警中计算机专业只有1名,95%以上干警都是计算机盲,每年资金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现在,全市550名干警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1级B类)考试,过关率近90%。曲靖市院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从1名到550名,曲靖市院人才培训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曲靖市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差,所辖的9个县(市)区中既有省级贫困县,又有国家级贫困县。就这样一个市,记者却了解到他们的"独门秘笈"--学有所成者,重奖。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奖励1万元;通过司法考试,奖励5000元等等。经济并不富裕,为何对干警学习奖励如此慷慨?究其原因,曲靖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史和平坦言道:"人才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化建设是检察事业高速发展的助力器。曲靖并不富裕,主要是观念,我们可以少吃一顿饭,少开一次会,也要全力以赴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在全院营造一种学习型检察院、人人争当学习型干警的氛围。"

  创新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创新也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要想加快发展的步伐,就不能人云亦云,甘于人后,而要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在全国各地检察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地区纷纷练就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推动了当地、全省乃至全国的"三位一体"机制的落实步伐。

    个人博客记执法

    现在,全国政法委要求推行执法档案制度,规定办案人员记录自己的办案过程,但因其琐碎,谁能够做到天天记录,记录详细?实际上很难办到。但济南市信息技术人员却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原来,他们的目光锁定了当今的网络新时尚--个人博客。

    "你'博'了吗?"在网络风行的今天,这句问候语似乎像老土的"你吃饭了吗?"一样流行。今天,能触网的人几乎都在写博了。济南市信息技术人员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可操作性,把它稍加改造就变成了漂漂亮亮的执法档案,相当于"执法日记"。执法人员每天上网,就像写日记一样,把自己今天的办案过程详细记录一遍。这个"博客"对领导和有权限的同志是公开的。领导看到后,如果觉得哪个地方欠妥,哪个地方遗漏,都可以及时纠正。如果你想查询某天某案的详细情况,只要输入关键词,一点即出。

    这就是济南市信息技术人员的奇思妙想,在全国检察系统"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为此,他们荣获了山东省"执法档案系统"建设标兵。

  "侦查信息库"筑就预防堤

    在积极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大要案时,如何做到打防结合?浙江省永康市检察院趟出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建立"侦查信息库"。

    在永康市委、市府的支持下,建立起了行政管理、执法资料移送备案制度。该院以深化职务犯罪预防,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加强效能监督为切入点,依托行业预防所形成的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要求相关部门移送行政审批管理、执法案件数据资料信息。他们逐一走访了12家拥有行政执法或行政审批权的行政部门,取得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先后与审计局、地税局、国税局、建设局、国土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药品监督局、林业局、供电局、中国人民银行永康市支行等12家联手,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就案件定期核查通报、行政执法案件备案和应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移送等达成了共识。据了解,该制度为永康市检察院在全国的首创。

    侦查信息库建成并运行两年多来,在推动依法独立办案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侦查信息资料库的开发使用,有效整合了侦查所需的大量信息和线索,实现了数据资料的集中统一。就侦查工作而言,不仅拓宽了信息来源,也提高了侦查工作的隐蔽性,同时,积极地预防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小软件解决大问题

    司法机关办案时,不仅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也涉及到公民的财产权。过去在扣押冻结款物方面是一本糊涂账,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经常在清理保险柜时,会发现里边扣有几十万元现金,但因为没有记录,查无凭据,无法归还。

    济南市检察院信息技术处开发了"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软件"。有了这个小软件,哪怕你仅仅扣了一分钱或者一根鞋带,都要求在网上登记备查。三天内必须要交到财务,否则,监督人员就会找上门来。等判决后,如果财务没有及时返还,监督人员又会找上财务。这些都是在网上公开放着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监督。

    一位市检察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最近有这么一起大案,从罪犯家里搜出了一大批赃物,包括许多条金项链,其中,哪根是赃物,哪根不是赃物,如果当时不一一登记清楚,结案以后,就很难返还清楚了。借助这个软件,工作人员将这些金项链一一拍照,并且附上详细说明文字。这些都公开到了网上,大家都在监督,于是,过去的暗箱没了,扣押款物成了一本清清楚楚的明白账。这正是小软件解决了大问题。

    "虚拟会场"两相宜

    在检察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家可能对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案件提审、远程案件会诊并不陌生,这都是检察信息化发展的标志。但有谁想过,并非都要远程才要上网。在同一个单位为了工作和管理,我们照样可以把它"搬到"网上来处理。

    吉林省靖宇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全省检察系统先河,县院干脆将本院检察委员会会议"搬到了"网上召开。只要检察委员会秘书把讨论案件的汇报事项,提前放到了本院局域网的监委会栏目上。检察委员会的各委员就在网上讨论,发表意见,并自动生成了会议记录。网上讨论为委员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空间,打造了一个民主讨论平台,有效地避免了人情票及随声附和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缩短了会议时间,节约了办公资源,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保证了案件质量。

    无独有偶,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也在内网上建立了一个"虚拟会场"。不过,这个会场不是破案,而是内部行政管理会议。要开会了,发个通知。不管你在哪里,不用鞍马劳顿,都可及时参加;有满腹牢骚,没事发将出来就是了,因为是匿名,谁也不知道是你。这就是他们的小发明,不仅省去了每次开会的繁琐流程,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家畅所欲言,没有了上下级的森严,只有彼此的敞开心扉,这也彰显了检察机关行政管理人性化的光辉。纵观吉林和重庆的实践,真可谓"虚拟会场"工作管理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