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很有可能又被湮没于无形
“留给我们的机会实在不多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立建的言语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现在无论是一维还是二维条码的管理机构,本质上无非是国外商业机构在国内的分支。我们总不能制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最后的结果是造成大量的资金外流,信息被别人控制吧?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就在走这样的路。”王立建说。
2006年5月25日,信息产业部批准颁布紧密矩阵码(简称CM码)和网格矩阵码(简称GM码)两项条码码制电子行业标准,这意味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但尽管有了法定身份,想要把二维条码成功进行市场化运作,还要有一段路要走。
隐藏的商机
拆开诺基亚手机的盖子,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电池下面的电路板上,有一个方块形状的图案,上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当然,与这个方块形状邻近的,还有在各种包装上面可以见到的、已经熟视无睹的条状线。这个方块形状的图案就是二维条码,而由条状线和空格组成的花纹,是一维条码。
与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码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高密度、具有纠错功能、可表示多种语言文字以及可以进行加密等。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健告诉本刊记者,二维条码首先是一种标识技术,和一维条码、RFID技术类似;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信息载体技术,本身可以承载一些信息。“公安部当初准备更换二代身份证的时候曾考虑过使用二维条码技术,毕竟二维条码是一种成熟技术。”高健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一大批国内企业从外国引进了二维条码技术。国外早就在用,但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包括政府都没意识到,二维条码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而与RFID技术相比,二维条码在成本、能耗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RFID技术很好,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前后端设备和持续的维护成本高昂,国内放开使用RFID技术还有一定的距离。”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说。
国际上现有200多种二维条码,比较通用的有20余种。但国际标准并不是免费的午餐。
“国际标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专利许可问题。比如,目前二维条码国际标准Data Matrix的用户正在面临专利侵权指控,应用国外条码带来的隐患已经由潜在风险上升为现实威胁。”
但这个产业隐藏的商机是显而易见的。包括识读设备、条码打印机等硬件,包括条码生成、打印、译码和防伪的软件,以及相关的耗材。有专家介绍,仅条码技术装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有2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硬件产品的销售额为17亿元人民币。而在这个行业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后,软件才是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手机突破
二维条码在美国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而在日韩,手机识读方面的技术则比较成熟。深圳市旭感数码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陈龙军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二维条码在国内这两方面的应用会同时起来”。
尽管这个市场规模和前景巨大,但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尚需时日,为了尽快找到突破点,几家厂商把眼光转到了手机上面。
手机二维条码是将相关信息用二维条码进行编码,使二维条码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或传播的一项技术。这时,手机既可作为二维条码的信息载体结合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加以应用,也可在手机中内置或下载二维条码识读引擎来识读商品、杂志上的二维条码标识,从而获取二维条码内隐含的有效信息。
不过,陈龙军认为,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尚需时日。日本和韩国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由运营商牵头,把整个产业打造起来。“日本现在有80%~90%的手机用户都下载了相关的识读软件。”陈龙军说。
取道手机识读或许可以看作是国内推广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的一步无奈之举。众所周知,美国PDF417和日本的QR码先后在1997年和2000年被确立为国家标准。将近十年时间的渗透,二维条码市场已经被它们蚕食不少。资料显示,近百家国家政府机关已经应用二维条码,而在海尔物流管理,武钢生产管理,吉利、长安、上海大众等汽车销售管理中也使用了二维条码技术。“使用了国外的二维条码技术,大多数单位并不知情。”按照韩俊的说法,“用别人的技术,安全问题值得怀疑”。
在强大的市场压力和动力下,旭感数码只能加紧手机识读软件的开发和市场推广。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增加,以及手机摄像功能的不断完善,手机识读二维条码的前景也越发广阔起来。
“手机识读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陈龙军说,“比如电子票务。传统的机票、火车票、电影票等各种门票,一方面容易被复制、仿冒。另一方面,配送、现场购票成本高昂。如果采用二维条码技术,手机发信息或者直接在WAP网站订票后,通过银行卡或手机支付,二维条码的电子票券就可以直接发送到手机上,现场扫描验证即可。”
尽管业界给予了很大的信心,但旭感数码全神贯注的手机识读市场在国内不过是刚刚起步。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新业务开发室的金明晔博士表示,他们在两年前就开始关注二维条码在移动方面的应用,但由于核心技术不被国内企业掌握,加上终端设备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切入点。
“手机识读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陈龙军这样描述,最高一层是标准和专利的拥有者,它们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其次是核心软件开发商,即识读生成软件开发商;第三层是硬件(手机、PDA等设备)生产厂商,目前支持识读软件的手机只有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两个品牌的智能手机;第四层是运营商,因为提供通道和上网信息,运营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处在运营商下面的是一些应用开发服务商,或者叫系统集成商。他们提供各行业具体的业务开发和系统集成。再往后是广告商以及最终用户。
要启动这个庞大的市场,单纯任何一方恐怕都无能为力。作为试水的第一步,旭感数码开发的G优码识读软件,用户发一个短信就可以免费下载。与此类似,紫光捷通公司开发的手机识读软件也是免费提供。这种免费策略为打造产业联盟提供了可能。
救命稻草?
就在前不久,沃尔玛的一个副总裁来到北京,跟王立建谈及美国EPC电子标签的问题。这位副总裁认为,使用他们的电子标签技术不会给中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流量等方面带来问题。但王立建不同意这种说法:“按照沃尔玛在网上的公开报价,使用它的电子标签,注册资金在50万以下的企业年费为5000元,1000万以上的年费为4万元。我简单给他算了笔账,中国有6000~7000万家企业,信息被控制不说,平均下来每年要交6000多亿元费用出去。”
那么,面对国外厂商的虎视眈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行业标准前途又能如何呢?将近10年时间的推广,美国的PDF417和日本的QR码已经渗入国内的“若干领域”。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手段争夺,其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信息产业部一方面确立湖北省作为二维条码的重点产业基地,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国内二维条码产业的发展。当然,如果要求企业或政府弃用国外的二维条码,必然导致前期设备投入的浪费,这也是他们绝不愿看到的。对此,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做出了积极表态:“将来在产业发展基金里面,对已有投资,我们会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张洪,则把“尽快产业化”挂在了嘴边。他表示,湖北省信息产业厅正联合其它部门,在钢铁、烟草以及食品药品等领域率先使用二维条码,“在几个重要行业进行试点”。
“看看WAPI标准现在的状态,你就明白,我们国家的一个标准要走出国门是多么艰难。二维条码我们有了自己的标准,还有什么理由不在国内大力推广开来?”王立建说。